記憶裏的偵查報道新聞,為人熟悉的,應包括七十年代的美國水門案。《華盛頓郵報》兩名記者從一宗法庭案件追尋源頭,最後是總統尼克遜辭職。水門案是1973年普立茲獎最高殊榮的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得主,事件其後寫成小說,也拍了電影。
偵查報道不只於美國媒體,日本也有。被列為日本戰後四大貪腐醜聞之一的利庫路特事件,發生於八十年代。當時,房地產公司利庫路特向政府官員及政界人士贈送未上巿的股票,最後這批股票合共帶來六億日圓利益。這宗事件,揭發的是《朝日新聞》橫濱分社的記者,他們根據線索順藤摸瓜,經過三個月明查暗訪,包括在政府部門外長時間守候,在1988年6月18日以頭條報道這宗轟動扶桑的大案。
利庫路特的偵查報道,特點是從橫濱川崎等地,沿着線索及採訪所得,逐漸推向日本的政治核心。開始之時,單是川崎巿一名副巿長就訪問了六次,內容具體詳細,之後由副社長指揮採訪。利庫路特是與1948年的昭和電工事件、1954年的造船醜聞、1976年的洛歇事件,並列戰後四大醜聞。四宗事件的共同點,都是政府官員或政界要員收受賄賂,當中又以利庫路特事件牽涉的官員最多、層級亦最高。
事件曝光後,最終是首相竹下登內閣總辭,竹下登的前秘書自殺身亡。其他涉及的日本黨政要員,在當時執政自民黨五大派閥之中佔了大半,自民黨以外的政黨也有人涉及。不妨看看被捲入此事的人員名單,某程度就是日本近代政界名冊:竹下登、中曾根康弘、宮澤喜一、安倍晉太郎、森喜朗、渡邊美智雄、加藤紘一等。醜聞曝光之後,引發民情極度不滿,翌年國會參議院選舉,日本民眾以選票向自民黨說不,此役自民黨僅得36席,是1955年自由黨與民主黨合併以來最差的表現。
與報道水門案的《華盛頓郵報》兩名記者伍德沃德及伯恩斯名留歷史一樣,《朝日新聞》最初報道利庫路特醜聞的三名記者奧田明元、鈴木啟一、長典俊,在日本新聞史寫下光輝一頁,亦為偵查報道立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