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香港回歸19年,以及中國逐步開放,香港不少既有優勢已不復再,例如貨運,內地已有完善的貨運碼頭,無需增加運費,運送來港再轉運出口。不過,基於中港兩地的政情不同,香港的法治優勢始終不變,在良好的法治制度下,香港的保險業和合同等服務,依然保持優勢,內地無法取代。
正如國家正全力推動的「一帶一路」,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出席相關活動時,指香港有4大優勢,包括區位優勢、開放合作的先發優勢、服務業專業化優勢,以及文脈相承的人文優勢。當中特別提及香港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仲裁地之一,香港在會計、法律、諮詢和仲裁等方面,可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發展提供優質服務。
可惜,香港的年輕人不了解香港的優勢,對前景前途諸多抱怨。當中央點出香港的獨有優勢,冀給予香港發揮所長的機會,香港的年輕人總是覺得中央政府是施捨香港,感到不是味兒,覺得我們為何需要中央施捨,繼而產生更多怨氣。
實情只是兩地的思維和用語不同,例如早前《環球時報》有文章指香港青年有很多怨氣,中央需要做多些事情幫助他們。內地是出於善意,出發點並非施捨,很多時只是提出就著香港的優勢,提出將香港定位,實質是有助國家發展,但這些內地說法,傳到香港青年耳中,則並不動聽。 周三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