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與生命,應該如何取捨?工作與婚姻,又是否零和遊戲?她,拯救了他的生命,卻同時令他步向死亡。他,令她在婚姻中破戒,但同時拯救了她的婚姻。
她,是城中知名的家事法庭法官,把工作當作生命,結婚35年都沒生孩子,婚姻早已淡如水,由行房親熱到日常溝通都欠奉。丈夫多次嘗試打開溝通之門都被拒絕,最後通牒要出軌且真的出軌了,她唯一想到的出路,是離婚。
他,是17歲的血癌患者。因為信仰,拒絕接受輸血。醫院入稟法院,案子來到她面前,她判醫院勝訴,令他短暫康復。
國際電影節入選電影《判決》,藉着他與她的角力,探討沉重而有趣的課題。當中強與弱的逆轉,尤其巧妙。
她手執大權,判他生死,是強。被康復後的他窮追不捨,半推半就被吻,是弱。堅決劃清界線,甚至把他推向最後的死亡,是強。他死後,她因為內疚而崩潰,是弱。
這些對照,在在顯示,在道德與人性交錯的世界中,是非黑白本無絕對。正當你以為某種價值處於上風,一轉眼又兵敗如山倒。
好幾次,他追問她:「你信甚麼?」她,答不上來。她的判決充滿智慧,對人生卻慌得沒了底。他的吻,令她醒覺,自己就連對婚姻也沒自以為的忠誠。當人生所有衝擊相約來襲,她根本不懂如何走下去。
他,恰恰相反,信仰令他堅定,令他清楚自己要甚麼。然而,一旦信仰被法庭瓦解,寄託頓失,唯有對她苦苦癡纏,直至再次了結生命。她好幾次提醒他:「沒甚麼比撿回性命更重要。」但他最後還是選擇用性命交換對信仰的忠誠。
人生太難,沒有方向,或沒有智慧,都走不下去。法庭裡,每次審訊都有最後定案。但現實中,我們誰都沒有資格,去為某些東西輕言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