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開始,「包容」變成香港的核心價值?
近日一群高官權貴出來叫公眾對鄭若驊的僭建事件包容一點,不要追究。敢問這是「包容」或是「包庇」?
他們叫人包容過失,又會用相同尺度要求社會包容弱勢嗎?
政府對小販窮追猛打,推倒維持生計的小販車。政府為驅趕露宿者,每逢天寒地凍便清洗街道。這也是關顧包容嗎?
至於因「忙」而忘記/耽誤修正缺失,還以此為藉口,這也是高官應有的德行嗎?
香港哪位市民不忙?我們的工時屬全球最長,2017年打工仔的每周平均工時為50小時,比2012年多6小時。這些長工時的人口並不是高官權貴,而是一般基層市民,勞動階層,最長工時行業包括保安員和清潔工。然而,政府卻一直不處理工時問題,對立法制定標準工時一拖再拖。
香港貧富懸殊愈趨嚴重,反映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不斷上升,於2016年為0.539;貧富社群的月入差距達12倍。政府卻用不同的理由去掩飾,將貧窮問題說成為人口老化現象。但反觀日本的人口老化比香港更嚴重,但堅尼系數只是0.33。
該包容的不包容,應處理的社會問題卻不去處理,反而用不同的準則管治社會,欺壓百姓。高官們,請自重,不要再曲解社會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