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印度,對這兩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來說,當然是一件大事。中印在1962年爆發邊境戰爭,但未至於斷絕外交關係。到了近年,印度逐漸顯現較勁意圖,購買大批俄製軍備;習近平到訪前夕,印度官員更是高調接收新購的法國「陣風」戰機。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政,印度翌年5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建立外交關係,兩國曾是不結盟運動主要成員。邊境戰爭之後,中印關係長期處於冷凍狀態,到了兩年前,中印軍隊在洞朗地區對峙,當時中國國內盡見一片「出兵懲印」之聲,更有網民稱只要出動軍隊,可以一直打到印度首都新德里云云。其後兩國並無啟戰,事情就這樣慢慢淡下來。
「打到新德里」之言,說明還是有人昧於國際形勢,也許這些豪言壯語說出口時,忘了印度也是核武國家。這些人或者更加想不到的是,兩年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到訪印度。
訪問印度,可稱是睦鄰之旅,然而也在側面突顯另一場地緣戰略爭奪戰。美國兩年前修訂亞太戰略,擴大成為印太戰略,把印度洋列入戰略範疇。中國從波斯灣國家買回來的原油,先要經過印度洋,再轉往南海,之後才陸續送到中國沿海一帶城巿進行煉油。美國把亞太變成印太,把重點放在印度洋。中國即使控制南海,或者在泰國鑿通運河,抑或緬甸鐵路公路全通雲南,可是石油還是要先經過印度洋。美國的戰略,是在這條運油之路上游卡着中國,不可謂不辣。印度這個印度洋大國,即是關鍵之處。
中印關係從大軍對峙到如今商談友好,客觀上的原因,是中國要全力爭取印度。否則的話,一旦印度全面倒向美國,中國的石油運輸路線一捏即斷成兩截。這條海運路線,對不少國家亦是生死攸關,日本幾十年來把這一海路喚作「日本生命線」,便是這個原因。
印度總理莫迪是厲害腳色,當然看到這一關係。因此,印度在國內盛大歡迎習近平前幾天,派出國防部長到法國接收「陣風」戰機。一手軟一手硬,未來印度必是既借美剋中、又藉中向美提出各樣要求。南亞爭奪戰,就是這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