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3-19 04:30:00
日報

吃苦有回報

分享:
朋友宴請筆者食Tomahawk (戰斧牛扒)。

朋友宴請筆者食Tomahawk (戰斧牛扒)。

一位超級億萬富豪最近在香港會所(Hong Kong Club)與我分享成功之道,其中重點是吃苦會有回報。他憶述自小一家六口睡同一張床,鍛煉到任何環境下都可以睡著,上飛機更能倒頭便睡,就連白天和燈光下,甚至有人在旁邊吵架,也完全不會感到不適應,輕鬆入睡、全無難度。

他的經歷令我回想起年幼時家貧,住柴灣木屋,一家六口擠在一張硬板床。雖然當時對家境感到自卑,但現在回想卻是感恩,正因為這個經歷,鍛煉了我對環境更有彈復力(resilience),適應力強。記得中一時,我間中要「捱麵包」當午餐,在南華早報當記者時食無定時,後來在銀行工作時經常獲貴人邀請到不同高級地方品嘗珍饈百味,但慶幸我現在仍隨時可以「吃回頭草」,到快餐店,甚至忙起來食個飯糰當午餐都毫無問題。

adblk6


去年,太太在疫情下與幾位友人見面,後來得知其中一人曾與初步確診者有接觸,太太便進行14日自我隔離,全程關在睡房。這兩星期,我淪為「廳長」,晚上在客廳地板上鋪一張薄墊,第一晚醒了好幾次,但很快便適應了。


我曾到美洲最高的Aconcagua山(6,900米),適應高山反應的同時,還要習慣天氣。那時要在山上搭帳篷過夜,氣溫連風速低至零下20度,外面不時發出風聲,強度如八號風球。即使睡得不太好,第二天我仍憑著意志繼續上路。


《TIME》最近一文章引述專家指,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定程度的彈復力,是與生俱來的。要提升彈復力,可以回想自己之前面對挑戰的解決辦法,構思哪些因素會為未來帶來正面的影響,亦可以多嘗試新事物。


人的適應力是被環境「逼出來」,如騰訊第二把交椅劉熾平的口頭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把「苦」的環境視作對自己的挑戰,是培養彈復力的好方法。我曾在加拿大黃都鎮零下20度和沙漠51度的天氣下跑步,亦參加過Outward Bound School(外展訓練學校),超過50小時禁食,體會飢餓,雖則過程飢腸轆轆的感覺頗為難挨,但這是對能耐的絕佳訓練,彈復力亦因此加強。


企業招聘人才之餘,更要投放資源提升員工彈復力,大家一起跑出舒適圈吧! 


前恒生銀行總裁高級顧問,達人傳訊創辦人。隔周五刊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