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12-05 06:00:00

品嘗生死滋味

分享:

《深夜食堂2》,乍看,像轉了調。


從前,深夜食堂賣神秘感。外號master的老闆,沉默寡言,臉上有疤,朋友不多,深夜而作,日出而息。客人只記得他默默做菜的樣子,或在廚房點煙的剪影。你不會也不必了解他,只能從他的料理中明白他心底有情,漸漸被感動。


食客,也如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旁人只能從他/她點的菜,吃的姿態,去窺探城市人那顆欲語還休的寂寞心。然後領悟,儘管天下間沒有人能完全明白自己,幸好還有那道窩心的料理,叫人心頭一暖,找回被安慰的感覺。


人物一律低調,只有桌上的料理最搶眼。食材簡單,但煮功用心。色、香、味也教人很快樂。一直以來,《深夜食堂》最引人入勝的,正是這種煮與吃微妙連繫。


然而,在續集裡,Master比以往更主動介入食客們的生命,尋親也好,母子衝突也罷,master不但聽他們一五一十訴苦,甚至做出微小舉動幫上一把。我們也終於知道了一點master的過去。食堂牆上的豚肉汁招牌菜,源於於某人的讚賞。某人是誰?不知道。也不重要,逝者已矣。


說故事的方法,微調了,轉調了,竟然不覺突兀,反而令人感受更深。或許是因為,這一次,有個貫穿的主題,承托了故事線。又或是,它談的,是生與死的大題目,添了禪意。抑或是,在直白的敍事當中,仍有留白之處,點到即止?

adblk6


我猜,更重要的原因其實是,好的作品,跟受眾的關係會隨年月邁進。就像長年累月只打招呼的近鄰,你開始好奇他有怎樣的生命,想知道多一點,再多一點。就在這個時候,主人公把那神秘感稍稍放下,再帶你穿越生離死別的人物故事,箇中觸動,只許意會,不能言傳。


黃明樂,從AO到Freelancer。寫作、教書、電台、電視、劇場都玩少少。相信人生最緊要好玩,但玩也應該玩得好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