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3-03-11 06:00:00

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 看《孤星淚》有感

分享:

法國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長篇巨著《孤星淚》(Le Miserable),以法國大革命和十九世紀人民革命浪潮為背景,描寫下層人民的貧困苦難,也是歐洲史上第一部以人民抗爭起義為題的文學巨著。名著《戰爭與和平》作者俄國的托爾斯泰曾說:「《孤星淚》不僅是法國最偉大的小說,更是世界上表現對上帝與人類之愛最偉大的藝術作品,是一部人人必讀的書。」

法國大革命之所為後世所稱頌,不單止牽起整個歐洲人民反抗君主制行動,推動歐洲的範式轉移,更重要的是改變世人信奉君權神授的思想,取而代之是推崇備致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在中心思想這一點,《孤星淚》與法國大革命存有感通,深信強而有力的信念,才足以抵抗社會亂象,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法國大革命在今天世人眼中有點遙不可及,但透過《孤星淚》的文字和情節,我們可以穿越時空,走入雨果筆下的法國,感受法國大革命與革命者的一份尊嚴。歷史學家James Hillman指過去及現在兩者之間的其實有著一份深層的關係和意義。在我們進入特定的歷史時空時,一個思考歷史處境的辯證過程便得以展開。

在這個時空交錯的過程中,這些歷史處境便會藉著圖像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眼前,《孤星淚》所呈現的歷史圖像,讓我們一同經歷法國大革命,讓觀眾可以與歷史對話,難怪有人聽見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會感動流淚。毛主席說過「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十八世紀末的法國同樣充斥著內憂外患,人民每天都活在絕望的深淵之中,飢餓貧窮等社會不公義的情況甚囂塵上、人民對統治者的極度失望,最終人民的無助集合起來釀成直捲全國甚至全世界的革命浪潮。時人借歷史宣洩感情,將現世扣緊過去,亦借歷史展望未來,為現世的悲哀作一點點的安慰。

adblk6

獨立歷史研究者、教育工作者。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