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所謂的「地下音樂」,意即未夠資格登上大雅之堂,只可以在容納幾百人的小小場地開騷。雖然收入低微,不過地下歌手對音樂有絕對熱誠。他們的唱功和音樂造藝如何?個人認為隨時好過所謂的「地上」當紅歌手。日本地下音樂與香港情況差得遠,他們擁有極高的受歡迎程度,唱片亦非常賣得。唯一與香港相同,就是歌手、組合的收入也極低。
日本「地下偶像」大部分是女子組合,少至2人,多至20人組成也有,組合擁有固定fans,每星期也會在秋葉原或新宿等小型舞台演出,同時亦會推出CD、寫真集和握手會,保持與fans接觸。雖然活動多,不過收入就不成正比。因為她們不屬「正式藝人」,所以得不到任何品牌贊助,事務所職員就要「打人情牌」借舞台服飾。借不到,就要造衫,還有租場費、化妝、髮飾等費用,投資也不少。所以,事務所就要從門票費中抽取「補數」,相對地令組合成員的收入減少。例如組合推出的細碟賺了100萬日圓,50萬日圓的盈利屬事務所運作之用,25萬日圓用來投資在網絡,剩餘的25萬日圓,就分給組合成員。如果是8人組合,每人只獲3萬日圓。所以,地下偶像也不可只靠演出為生,她們早上會做part time來維持生計。
地下組合是有月薪的,事務所每月給每人2,000日圓。大家沒看錯,是2,000日圓。如果對表演沒有「那團火」,地下偶像很難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