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7-11 14:30:00

增加土地供應 視乎政府魄力

分享:

7月7日,我出席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論壇,席間,「小組」指出,「直至2046年的估算,香港至少欠缺一千二百公頃土地,而且沒有單一增闢土地選項可以完全滿足需要。」根據「小組」提供的資料,所有在列選項加總,共有三千九百公頃潛在土地供應,足夠香港發展所需。

與會人士提出了各種建議,包括拆除粉嶺高球場、發展大嶼山及興建東涌人工島、馬料水填海、發展郊野公園等等。

短期方案來說,我認為拆除粉嶺高球場並非最好的選擇。跟深圳和新加坡的高球場不同,粉嶺高球場已有八十七年歷史。拆除了就等同抹去香港一部分歷史及放棄了一項國際性運動,而且球場地面起伏不定,當中有不少古樹、古蹟和具生態價值的保育地。即使發展起來,亦會局限甚多,未必能提供到目前估算的面積及單位數量。

而長遠來說,新民黨建議香港政府填海造地。香港以往的確是靠填海獲得大量土地,「小組」的諮詢文件亦有指出,1985至2000年香港藉填海獲得三千公頃土地,卻因為2001至2015年只填得六百九十公頃,填海造地量大幅下跌,才造成今日土地供應嚴重短缺的嚴峻情況。

當然,每一個選項都具爭議性,例如若在馬料水填海便有當區居民反對,這些可以理解。關鍵是政府有沒有足夠的氣魄和決心,排除萬難,帶領香港往長遠而具效益的方向發展。

最後,我強烈譴責在論壇中起身抗議,嚴重妨礙活動進行的本土派人士。他們的行為不單容易引起混亂,影響與會人士的安全,也妨礙社會的理性討論,非常要不得。

adblk6

 

作者簡介:

區兆良(David Au),新民黨青委會副主席(社區參與),電訊系碩士,父親為資深區議員。熟知政治傳承、新舊政見的優勝劣敗。以現實社會為藍本,鑽研新方案。希望長短互補,跳出框框,開闢新路向。

email:[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ppyc/?fref=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