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日前在北京結束,達成二百七十多項經濟合作成果。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和變革當中,國與國之間不能獨善其身,更加需要深度融合。而一帶一路正正是開放的合作平台,讓各國共商共贏大計。香港代表團也有出席論壇,並向各國政府元首、部長、中外企業負責人等推介香港的專業產業發展及地理位置優勢,有助促進各國的交流和合作。
同時,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能有效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目標和方針。上回專欄提到,隨着港珠澳大橋日後通車,以及大灣區的發展,香港作為大灣區面向國際的門戶,具備世界級的專業服務和連繫全球各地的交通網絡,策略性定位和聯繫人角色,使香港成為大灣區城市接觸海外的第一站。在未來可發展以專業服務為主的優勢產業,將有助香港在大灣區發揮「國家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再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發展,有助推動大灣區內地方產業「走出去」。同時也吸引大灣區居民商旅來到香港西部經濟走廊(包括新界西北及北大嶼山),使用這些專業服務,帶動地區及香港未來的多元化經濟產業發展。根據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及團結香港基金的研究,香港具發展潛力的優勢產業包括:國家級科研成果轉化地、創新及科技產業、MICE會議展覽產業、航空物流產業、零售產業、國際金融產業、國際教育產業、國際醫療產業等。
除了上述產業,香港在專業人才培訓及資歷認可(例如:航天訓練及認證)方面獲國際廣泛認可,而國家首架民用大型客機C919亦於上月成功試飛,人才需求將大增,極具發展潛力。要在香港發展這些產業,必須充分利用具連貫性、規模較大的新增商業用地,而位處大灣區國際門戶的香港西部經濟走廊正好滿足上述基本條件。只要規劃得宜,相信可以為香港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穩健基礎,推動香港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國家超級聯繫人」。衷心期待兩年後的論壇有更多成果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