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2-26 06:00:00

奧斯卡的政治

分享:

奧斯卡是政治,這是眾所周知的。荷李活本來就是美國政治的一環,五十年代初,共和黨參議員麥卡錫掀起的反共風暴,其中一個矛頭直指荷李活影圈的左翼影人。當時在美國影圈與麥卡錫呼應的一些人,包括其後於八十年代當選總統的列根,他曾經是荷李活演員工會主席。

奧斯卡頒獎台是一個政治平台。獲獎影人有大聲疾呼一己政治理念,也有人以不出席來代表他們的態度。個人來說,最深刻印象的是三個場合,其中兩個發生在1972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一是差利卓別靈獲奧斯卡榮譽獎,全場起立長時間熱烈鼓掌,當中還有人高喊Bravo。政治立場左傾的差利卓別靈,五十年代被美國當局取消入境許可,迫得遠走瑞士。1972年差利卓別靈重回美國,這固然是他在電影界的巨大貢獻之故,但亦從另一個側面顯示大氣候的變化:美國由五十年代的反共,變成七十年代初尼克遜總統到訪中國破冰,時移勢易帶來政治變化。


同年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得主是珍芳達,得獎影片是《花街殺人王》(Klute)。當年的珍芳達是美國反對越戰運動頭面人物,當晚最佳女主角頒獎人是和路達麥陶。珍芳達上台後簡短說了一段話,前後僅14秒。她先感謝主辦組織及台下人士的喝采,之後就說,「我有很多話想說,但我今晚不準備說了,很感謝大家」。那年頭,珍芳達處處與美國政府對着幹,保守派人士喚她「河內珍」,意指她到訪北越河內,在高射炮陣地拍攝照片,甚至有人呼籲以「叛國罪」拘捕她。

adblk6


第三個場合是1981年華倫比提以《亂世情天》(Reds)獲最佳導演。他在《國際歌》音樂聲中上台領獎,之後說的那番獲獎感言,可謂話中有話。他感謝在最資本主義地域的製片人,斥資拍攝講述美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一齣電影,「這應該歸功於美國社會的言論自由,以及政府沒有審查制度」。


這三段內容在YouTube依然存在,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抽幾分鐘看一遍。荷李活的政治今天仍然存在,可以說,電影能夠公開上演,華倫比提的一番話,說中了其中的某些關鍵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