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局勢在「五一」前夕突趨緊張,反對派領袖瓜伊多呼籲軍人加入推翻總統馬杜羅行列。這場從今年初瓜伊多自任臨時總統以來的內鬥,可能面臨攤牌。當中的關鍵,不離槍桿子這一因素:誰能掌握軍隊,誰就有機會笑到最後。
委內瑞拉的局面,誰都知是美國在背後發功。美國視拉丁美洲為後園,委內瑞拉政府與美國對着幹,華府出手介入,類似做法之前已有不少例證。委內瑞拉外長就說,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都有份策劃。今次事件,令人想起1973年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策動的智利軍事政變,做法幾乎一模一樣。
美國參議院1975年的卓茲委員會(Church Committee)報告,披露美國介入智利的細節。原來,美國情報部門從1963年起已經干涉智利;1970年至1973年這3年間,共撥款800萬美元,全力推翻左翼總統阿連德。結果智利軍頭1973年發動政變,大軍殺入總統府,阿連德自轟身亡。被指涉及當年事件的美國政府高層,包括仍然在世的時任國家安全顧問基辛格。事實上,基辛根退出政府多年,對於他在智利政變一事的角色,仍然諱莫如深。
這條政變程式,總結起來就是:秘密介入─鼓動軍隊─發動政變。如今看來,委內瑞拉刻下正處於「鼓動軍隊」階段,至於「發動政變」,則要看手扼槍桿子的軍頭會聽誰的話。卓茲委員會報告厚逾六百多頁,大量談及六、七十年代美國海外情報工作,現時網上仍可找到全文,不妨一閱。
從美國高級官員的講話,委內瑞拉局勢正處於重要時刻。特朗普警告古巴,立即停止在委內瑞拉的行動,否則對古巴全面制裁。如果他的說法無訛,這句話的重要訊息,是古巴已經派軍進入委內瑞拉,難怪瓜伊多要出來呼籲軍人投效反政府陣營。因為古巴軍隊到來,說明現任政府有人撐腰,並非孤掌難鳴,瓜伊多單靠民眾未必可以奪權。然而,如此情景之下,血腥衝突似乎在前頭若隱若現:不管誰人掌權,看來都不容易避免清剿對手、斬草除根這一歷史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