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接國際 把握歷史性的財金機遇
兩會結束,期間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各項政策宣示,成為年內全國施政的方針。在美國新政府上台,全球地緣政治急變下,今年兩會討論的內容尤其重要,當中顯示香港未來發展的路向,展示出機大於危的可塑性。
兩會提出加大力度搞創科,同時從財政、貨幣政策推動內部消費,反映內地經濟動力將持續加油添火,增強動力。同時,中央領導人在不同場景,提到香港要加強國際聯繫的角色。香港是中外交往的樞紐,向來擔任連通國際的功能,但在新的場景下,港人和特區政府必須把握機會,在國際變局和中國地位提升的過程中,發揮自身所長,服務國家,同時鞏固本身的定位。
美國新政府上台後,採取強硬和獨大的外交政策,以專斷的態度壯大自己實力。這種霸權策略一方面激化盟友的猜疑,同時也會急促加大華府打擊目標的能力,可以預料未來衝突將會更急促和激化,政治、經濟以至軍事風險不可避免提升。
特朗普政府以鐵腕推動治國理念,雷厲風行,遇神弒神、遇佛弒佛,國際關係風雲驟變,各國只能積極和快速應對,誰反應稍慢,就有如在森林中的食草動物,為獅虎閃電撲殺。中美角力經年,對此深有體會,自年初以來已不斷出招,調整不同的領域的政策,同時提速部署,成為全球博弈的重要力量。
特朗普暴力求變成敗難料,當中涉及對手拆招還招的能力。中國幾年來被西方全面圍堵,現在美國改為以霸權統合力量的新格局,表面上似乎有了喘息的空間,但只要稍為懈怠,一旦美國收攏各領域戰略位置,封殺可能來得更有力,所以估計不單不會掉以輕心,更有可能在這關鍵時刻,全力以赴加強抗衡。
美國政府由連橫制華改為採取誰大誰惡誰正確的併權方式維護霸權,給予香港擴大國際聯繫的機會,在歐洲和發達工業國家以外,東盟以至一帶一路國家,都可以是加強合作的對象。
傳統上,香港是不同產業的國際中心,當中特別是金融領域。當美國採取強權施壓的做法維持霸權,香港就要做好對華投資對接的工作,讓有意分散風險的四方財富,有效接通內地市場,發揮融通資金擴大生產的作用。過去半年港股丁財兩旺,指數與成交齊升,不是偶發事件,在積累多年的人才和經驗下,香港應該大有可為,財金官員和各持份者理應把握機遇,力爭作為,快做增效,務必要在歷史的契機中突圍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