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6-08 04:30:00
日報

峰會前夕政治炸彈

分享:

美俄峰會即將舉行,拜登面對與普京的首次峰會,本來有其一套盤算:先在英國與G7領袖舉行峰會,再到比利時與北約一眾領袖會晤,最後赴日內瓦會普京。拜登是打算挾着G7和北約的聲勢向普京施壓,至少可以說自己是代表這批領袖,向俄羅斯表達對某些議題的關注。
 

世局往往就是這樣,各自拉幫結派成犄角之勢,觀乎冷戰年代,北約華約不就是這樣嗎。可是,正當拜登滿肚密圈,準備上任後的首次出訪,丹麥傳媒爆出大新聞,指美國在丹麥情報機關協助下,竊聽法國、德國、挪威、瑞典四國領袖的通訊。拜登也許想不到,未見普京,他就得先在英國及比利時面對盟友質詰。

美國竊聽法德領袖,說明所謂美國與西歐「結盟」不過是一場戲。美國不信任法德領袖,於是糾合丹麥情報部門,通過丹麥控制的海底電纜,竊聽法德領袖的通訊。有人或會說,美國是法德多年盟友,連軍隊調動都互通消息,還會用到這一招?

說些歷史。戰後美國在西歐儼如霸王,及至六十年代,法國總統戴高樂強調法國在政治及軍事的自主,毋須事事要看美國臉色行事,決定退出北約軍事指揮機制、北約部隊撤出法國,法國也不要美國的核子傘保護、決心自行研發核武。外交上,法國是西歐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面建交的大國。一貫頤指氣使的美國顏面無存,幾十年來一直對法蘭西不滿,這是美法之間公開的秘密。法國對美國的反感亦不掩飾,多年前G7峰會在巴黎舉行,法國當局事前表示各國保安人員不得帶槍入境,美國特工部門視作耳邊風,結果法國毫不客氣,扣留多名美國人員。
竊聽事件突顯美歐之間的根本矛盾,歐洲國家力保國家主權,美國想盡辦法影響這些盟友的外交及軍事政策。這次竊聽事件在拜登訪歐前夕曝光,正在執拾行李的拜登,面對這個政治炸彈,相信此刻頭大如斗。

adblk6

至於普京肯定笑不攏嘴。代表西歐諸國參加峰會的拜登,竟然此時此刻爆出醜聞,向歐洲盟友陪罪就耗費不少時間,而且未必有成效。如此,所謂美歐結盟抗俄,這一回,恐怕不那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