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0-12-10 06:00:00

後台表演

分享:

一般人都認為,一個演出,站在舞台上的演員才是演出者,這是一種錯覺,其實演員只是眾多演出者的其中一員。

 

我以前曾經在這個專欄提過,觀眾都是演出的一部分,因為觀眾的笑聲或掌聲,會影響到演員的反應,透過觀眾即時的正面鼓勵,演員會做得更起勁;同樣,觀眾若果發出一些不必要的聲浪,如電話聲、膠袋聲、談話聲等等,自然對演員產生負面反應,間接影響了整個演出。

其實以一個中小型製作為例,前期的準備工作已經涉及大量人手,不同的部門在演出前,一至兩個月各自分工,到入台那個星期,所動用的人手,除了演員外,觀眾是看不到的,但又同時存在而且一起完成演出的人,就有可能多達5至15個人不等。

adblk5

粗略計算不同部門有︰燈光控制、音響控制、SM(舞台監督)、DSM(執行舞台監督)、ASM(助理舞台監督)、服裝管理、化妝師及髮型師,各部門由一人至數人不等,視製作規模大小而定。現在普遍的演出,都會有燈光的變化、音效的表達、布景的轉換、服裝的更替、髮型的轉變等,所以這些工作人員都是在演出期間,與演員同步進行演出的,只是他們未必會讓觀眾看到,而是在漆黑的後台或黑燈的時候,進行應有的變化,到燈光再亮起時,布景或是演員的服裝會變成另一個模樣。如果任何一個部門有甚麼閃失,便會影響到演出節奏,甚或有可能令演出要腰斬。

adblk6

有些後台的工作人員,也不明白他們是演出的一部分,他們以為這只是他們的工作,去為演出而服務,沒理解到他們起著影響演出生死的因素,他們如果不與演員一同呼吸,感受演出的節奏,跟隨演出的步伐,而只一味的聽從DSM的舞台指示去做,那只會出現差錯,因為DSM都有可能忘記,或提早給予提示,如果負責轉景的人員甚麼也不理,誓要聽到指示才行動,又或是聽到指示後,慢了幾秒才行動,也足以影響美感。正如演員也有可能忘記一兩句台詞,對手總不會看著那位忘記台詞的演員出洋相,那時便會想辦法去救亡圖存,這樣,觀眾才不會察覺到有甚麼出錯,才不會破壞觀劇感受。

adblk7

下次入劇場觀賞舞台劇,在黑燈轉景的時候,不妨想像一下後台發生著甚麼事,看看能不能感受到後台人員的動力,在不斷地流轉,為演出付上了觀眾看不到的心力。

 

電郵:[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Jo Ngai@糊塗戲班

網誌:http://hk.myblog.yahoo.com/ngaijo

 

我的推介:《一毫子慾望》

我聽過一句說話:如果你愛一個人,那讓他走吧。

如果他回來,他就是你的;如果他不回來,他從來都不屬於你。

原來到了要實行的時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

我知道,我丈夫心裡面一直愛著我們的一位共同朋友,所以有一天,我找來這一位舊友相聚,因為我想證明,我丈夫是愛我的。

adblk8

 

主辦及製作:Loft Stage

編劇:伍諾韻

導演:鄧偉傑

演員:蔣祖曼、葉榮煌、林碧芝

日期:12月16至19日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