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79年中越戰爭為時代背景的電影《芳華》突然撤出內地的「十.一」黃金檔期,原因是甚麼諱莫如深,香港有線電視報道這一則新聞時,提到八十年代初一部同樣以中越戰爭為背景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香港上畫時改了戲名《衛國軍魂》,由著名導演謝晉執導,是當年中國影壇得獎電影。說起來,我看這部電影時人在紐約,還記得是學長告訴我有這部片子的。
《高山下的花環》其中有一段內容,在那個年代,或者是今天這個年代也算是大膽。話說解放軍部隊出戰在即,前線司令忽然收到長途電話,原來高幹來電,希望把在部隊服役的兒子調離前線。司令在一次軍隊動員集會把此事講了出來,破口大罵之後,說他偏要這人的兒子第一個扛着炸藥包去炸越軍碉堡。飾演這名高幹子弟的是唐國強,當年被批評過於小生不像當兵,後來以扮演毛澤東及雍正聞名。
電影面世是1984年,那時中國剛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走後門」、「官倒」風氣盛行,老百姓怨氣極大。《高山下的花環》敢於指明軍隊內部的「走後門」現象,高幹電話打到前線指揮部要調走兒子,類似的內容呈現電影之上,在今天來說亦是極為罕見。由此可見,八十年代其中一段時期中國的意識形態,人心活躍比較明顯。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大地反思之風甚烈,《人民日報》社長胡績偉提出人民性高於黨性;文化界也走得前,《天雲山傳奇》反思「反右」年代、《芙蓉鎮》對於文革種種刻劃入微、《許茂和他的女兒們》講述人性扭曲、《高山下的花環》則是直指軍隊。可是這條路並非朝天坦途,而是崎嶇不平彎彎曲曲,1983年中共保守派刮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一股狂風鬧得動地震天,掃過之處人人低頭,仔細一看,又是內鬥,政治風潮矛頭若隱若現指向中共總書記胡耀邦。
事隔三十年,這些本來早已長埋歷史的上世紀往事,因為《芳華》事件再次出來。不免令人想了又想,今次到底是發生了甚麼事,以致不得不撤下公映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