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剛從上海回來,發現滬港雖然都是國際性都會,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文化差異。舉一個最常現的例子,在内地經常會見到很多標語,從注意個人衛生、以 至提倡勤儉生活都有,如果換轉在香港一定被批評為洗腦。我忽然想到,到底甚麼是洗腦 ?及如果洗腦對整個社會有益,我們又是否應該做?
要做到洗腦的效果,受眾必須長期被灌輸某一特定的意識形態, 從而影響、動搖和改變人們原來的感情和信仰。柏拉圖是最早提出,要統一人民思想,並禁止一切非正統想法的人。他認為政府要評審所有文學作品,只有認為該作品是有益於人民精神健康的才能出版。
但在現今資訊發達的社會,要控制意識形態的單一是幾近沒有可能,而且相應的控制成本亦愈來愈高,萬一受眾發現事實與相信的不一樣時,將出現強烈的反彈。所以現時政府只有使用較為軟性的倡議性手段,做到教化人民的目的,在香港七十年代推行清潔運動就是一個例子。
倡議和洗腦的不同,在於倡議並不會禁止相反的思想流傳,政府只是使鼓勵某種理念,但不阻止其他想法使人民有充分的選擇權。以國民教育為例,它不是一 個術科,市民不會因為學了就提升競爭力,政府只是希望倡議後,萬眾同心同德使社會更為融洽,人民生活變得更快樂,但人民接受與否,他們有最終的選擇權,還 是那句真的假不了。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