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7-07 06:00:00

成功跑手的4個習慣

分享:

不經不覺已經8年了。這8年間,孖九試過不同訓練方法、傷過不同部位,每一次的經驗都將孖九帶回同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成為一位成功的跑手呢?」
這裡指的「成功」,不是奪取奧運金牌或者破世界紀錄,而是兩個非常基本的目標——改善表現、遠離傷患。孖九檢討自己的失敗案例,以及觀察身邊的成功例子,總結出以下4個重要習慣:
(一)持之以恆:無論你的訓練計劃是每周「三長兩短」(3次長慢跑、兩次短快課),還是「有長無短」,定好計劃之好便要落實執行,不要輕易缺課。訓練計劃不切實際是一回事,但「聽朝要開會」、「噚晚唔夠瞓」等等誘人的藉口,只證明自己不會管理時間。另外,不要以為應跑而冇跑的兩次5公里練習,可以在周末跑多10公里湊數。這種想法與平日只睡4小時,星期六、日「瞓返廿個鐘」就可以解決問題一樣,唔work的。
(二)快跑要快、慢跑要慢:快跑的目的是提高配速和爆發力,慢跑則是要增加耐力,兩者各有其角色,但有時候跑手會嫌高強度訓練太辛苦,但又嫌慢跑太輕鬆「冇feel」,結果無論是長課還是短課,永遠停留在唔太辛苦、唔快唔慢的範圍內,但求訓練後自我感覺良好,食自助餐也不會內疚。這樣的話,即使持之以恆,亦只會事倍功半。
(三)休息亦是操練:為改善表現,你可能會慢慢增加跑步密度、強度和長度,但千萬別因此而犧牲休息時間。休息與操練同樣重要,甚至可以理解為操練的一部分。缺乏睡眠會影響你跑步的質素,甚至增加受傷的機會,到時候因快得慢、得不償失,何必呢?
(四)重視弱點:聆聽身體發出的警告,找出導致痛楚或傷患的原因,集中訓練弱點。例如膝蓋外側疼痛,問題可能來自足踝欠靈活,亦可能因為中臀肌處於冬眠狀態。直視問題並嘗試不同解決方法,切忌抱持「痛完一陣就冇事」的心態。
孖九的自覺能力差得離譜,以上4點習慣,竟然花了8年時間才慢慢養成。希望跑友們盡快養成好習慣,長跑長有,避免行孖九的冤枉路。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