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12-11 11:15:00

成功靠父母?

分享:

筆者早前為一辯論比賽擔任評判,辯題為:「贏在起跑線」。比賽中,扮演「家長」的中學生咬牙切齒地表示「家長」相信「贏在起跑線」,在社會氛圍的逼迫下,只好盡力催谷子女;「贏在起跑線」的想法不知何時起已經「深入民心」,甚至根植於學生心中。最近,港大學者公布一個國際性的閱讀能力研究,港童閱讀力由全球首位下挫到第三位,「閱讀課堂投入程度」更是成了「包尾大班」,給「贏在起跑線」的信徒一記當頭棒喝。

 

贏在父母榜樣 非在起跑線

負責香港地區研究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謝錫金,說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他說曾經到訪一個屯門的基層家庭,家裡放滿書籍,甚至連床上、床下都有書,任職的士司機的爸爸,每個週六、日都不會上班,而是陪子女到圖書館借書、看書,他的孩子在閱讀能力測試中,幾乎是最好成績的一群。由此觀之,子女的閱讀能力、興趣,家長也是關鍵的因素。這個涵蓋50個國家及地區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學生自評「閱讀興趣」、「閱讀信心」在全球排名均較後,而「閱讀課堂投入程度」更是敬陪末席。

adblk6

 

不在乎家境貧富 只在乎父母陪伴

有關研究負責人指學生閱讀興趣不足情況「非常危險」,如家長過度催谷學生,到頭來或會「贏在起跑線,輸在終點線」。催谷會否短期增強學生閱讀能力,但長遠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謝教授舉出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孩子對閱讀有興趣又有高閱讀能力,其實不一定要用金錢堆砌,只要父母願意以身作則,陪伴子女閱讀、啟迪他們對於學習的興趣,孩子的閱讀能力也自然會有所改善。

筆者明白,香港「搵食艱難」,父母要多花時間陪伴子女閱讀好不容易,但教好孩子的責任,實非單單在學校、老師、補習社以至政府身上;這個關於閱讀能力的報告、基層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故事,或許能給予家長們一點啟發。與其依靠家庭背景、學校、補習社甚或政府,不如自己也多花心思,好好陪孩子一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