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12-18 04:30:18
日報

我們還需要有《新聞女王》嗎?

分享:
萬千星輝頒獎典禮 新聞女王

電視劇《新聞女王》熱播,掀起了公眾對新聞業的興趣,當中包括電視新聞部門的運作。有人質疑電視台用歐洲名車採訪的真實性,有人覺得主播間爭上位勾心鬥角的劇情太誇張。另一點或許也值得大家關注的,就是近年新聞業日益凋零的狀況和帶來的社會影響。

在《新聞女王》中,主播有名有利,影響力大。現實中,記者被冠以「無冕皇帝」的稱號,在新聞業發達的西方國家,主播地位崇高,平日往來無白丁,有名主播間的競爭確實非常激烈。香港新聞機構體制略有不同,但主播仍是外界的焦點。

主播以至新聞從業員有巨大的影響力和地位,是很多人嚮往的職業。然而,行業近年出現巨大轉變,現時大學的傳播學系,新聞成為冷門學科,遠遠不及廣告、公關或社媒等科目受歡迎。

新聞業被冷落,與行業不景有直接關係。過去,像《新聞女王》中幾位主角捕捉到獨家大新聞的從業員,是報紙電台爭相招聘的對象,生活雖然不是大富大貴,至少算是豐足,對有志於貢獻社會,為市民大眾發聲的年輕人來說,還可以提供穩定的生活前景。無奈的是,自從網絡媒體興起,對新聞和資訊的保護如同虛設,獨家新聞變成爭相抄襲的對象,社交平台轉發新聞,某種意義上形同合法剽竊。久而久之,媒體被逼放棄在新聞採訪上的資源投放,寧願把錢用在追求流量、檢索最大化(SEO)等技術層面,換來是新聞質素每況愈下。

adblk7

新聞從業員艱苦取得的好新聞變成「一分鐘獨家」,瞬間已被抄襲,根本無法回收投放的資源,已經形成惡性循環,對社會造成傷害。對此,西方國家開始有所醒覺,只是補救工作做得遲緩兼乏力,為甚麼出現這個知而不改的狀況,實在值得思考。

傳媒和新聞業衰微,很多人甚至傳媒學者簡單歸因於科技的興起。實際上科技是載體,內容是軟件。新聞行業被踐踏,源於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足,串流平台的興起對音樂行業沒有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皆因在音樂領域有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好的新聞任由抄襲,新聞工作者有汗出、無糧出,不單造成行業的萎靡,同時令社會喪失了重要訊息流通。

深入的報道和編採,不是「人人做記者」可以替代的工作,如果大家翻一翻15年前的報紙雜誌,或會驚訝在智能手機興起前深度文章揭露的故仔,由娛樂八卦到政治經濟分析,是如此的詳盡和深入!對比今日在搜尋引擎查找到蒼白無力的簡單新聞,就會明白社會所受到的傷害。究竟一個健康的社會,是否需要有些像「張家妍」(李施嬅飾)一樣執著於真相的「新聞女王」,或者是看劇後大家可以探討的其中一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