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6-21 06:00:00

暴雨驚雷考驗城市管理實力

分享:

今天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夏至」,盛夏來臨之際,位處亞熱帶地區的香港,進入了雨季。最近兩星期暴雨連場,早一刻還是晴天白雲,下一刻電閃雷鳴,滂沱大雨從天而降,街上行人來不及撐傘,都已衣衫盡濕了。「天有不測之風雲」,惡劣天氣,正是考驗我們的城市建設、管理能力的機會。
 

城市管理的硬件如建設排水設施、鞏固斜坡、維修潛藏危機的道路和建築物,軟件如加強公眾防災教育、在危險地方豎立警告標語、制定有效的救援預案。香港在每次經歷惡劣天氣後,城市管理方案也有相應的調整。最近兩年,「天鴿」和「山竹」兩個超強颱風為香港帶來多年未見的暴風雨,破壞力驚人。尤其去年九月「山竹」襲港後一天,路面交通大受影響,大批市民未能出門上班上學,不少機構響應政府呼籲,對缺席或遲到僱員作彈性安排,也引起社會討論將來出現極端天氣的合適應變安排,「惡劣天氣後續處理」這個題目得到更多公眾關注,有助構建安全城市和有效率的社會運作機制。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香港的科技界發表不少預防風災雨災的建言獻策,例如設立災難預警手機程式,強化天氣預報系統,自動化防風閘門等,我們不妨留意這些創意想法,使香港在智慧城市之路再升一階。

香港恒生大學協理副校長及傳播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