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8-22 06:00:00

歌,像飲苦茶送口的嘉應子, 食屎時夾住的多士(上)

分享:

就在我諗唔到題目時,編輯J突然在Facebook Tag我,要我說自己最愛的10隻專輯。有題目了Yeah……頭四隻,都是在我有意識地學聽歌前所聽,聽了,便再也忘不了,兼伴我度過無數個懨悶日子。

劉美君《劉美君》(1986)
32年前。我是小六生,忙著操練學能測驗(一個存在於史前時代,為派中一學位而設的考試)。某一天在電視台聽到一首歌,《亞熱帶少年》,我唔知歌名意思唔知歌詞噏乜,只覺得好聽到黐線……更黐線是,當我在沙角邨商場望見這位女歌手餅Cassette,我直達瘋癲狀態——條牛仔褲竟然未拉晒!實在太Sexy了(我好Sure當年英文堂冇教「Sexy」呢隻字,但又好Sure自己早就深諳「Sexy」之意)!Yes,當日之所以聽《劉美君》,全因這一條應拉而未拉的拉鏈。以後未來是個謎,由1986年開始,歷經90年代,再跨越世紀末踏入千禧,到話要起高鐵,再等到呢條偉大的高鐵仲未搞掂,都有Keep住聽《劉美君》,一張我認為廣東樂壇最重要的專輯——只是我依然不理解Why那隻椰林內小蜘蛛說感到沒意義。

Pet Shop Boys
《Discography》(1991)

90年代初某一天,友人H借了一隻CD給我,那時候的我,只聽《勁歌金曲》播俾我聽的歌。望見封套上兩隻鬼仔時我已深感不妙,但又不好意思推卻友人好意,諗住照拎返去,擺一輪還番便算了……Maybe撞邪,某天突然拎隻CD出來,一聽,不能自拔——頂乜原來劉美君隻《點解》改編自呢兩條鬼仔首《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 It?》㗎?自此便迷上PSB,這隻精選,更成為每逢諗唔到聽乜時的首選。這批8、90年代電子歌曲,事隔多年後依然聽不出任何時代之痕。

陳昇
《魔鬼的情歌》(1994)

1994年某周六,TBB某午間音樂節目請來某位嘉賓,嘉賓是某位我不認識的台灣人,我忘記了訪問問乜,只記得訪問後播了一隻MV,《把悲傷留給自己》,毫無任何先兆,我一聽就愛上了。某個放學後,走到當年還寧靜的新城市廣場五樓「韻彙」,買了這個台灣佬的一隻精選——我聽見了一個大叔的愛與溫柔,原來男歌手不是只得四大天王那一Type,唱功也不限於送禮勤那種喉核的激烈運動。然後我終於成為一個標準大叔,每當踏進新城市廣場,都有種過於喧囂的孤獨。

Oasis
《(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1995)

寫過太多次買/聽這隻碟的動機,不贅了——咁講啦,當初動機絕不為了聽歌,聽歌只是延伸結果,令我開始有意識地學聽歌,由當時正流行的Brit-Pop開波,下開英倫感傷浪潮並同時上溯美國的Grunge,再順便聽埋諸種Metal,又忍唔住回到60年代迷幻和70年代Progressive Rock……聽歌,從此成為了我懨悶生活一部分——依然悶,但至少有嘢陪伴;Yes,音樂於我,就像飲苦茶時送口的嘉應子,食屎時為方便入口而夾住的多士。How many special people change?How many lives are living strange?作為大叔的我,對於生命實在有點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