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疾人士就業問題嚴峻)
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會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各國運動員展示苦練多年的成果,突破自己。與此同時,另一批殘疾運動員正在加緊操練,準備出戰緊接於九月舉行的「殘疾人奧運會」, 香港代表團將派出二十多名選手競逐不同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硬地滾球、馬術、射擊、游泳、乒乓球及輪椅劍擊。
港人當然支持殘疾運動員,但最貼心的莫過於為他們締造一個理想訓練環境,以至妥善處理他們退役後的生活問題。
根據民政事務局委託香港浸會大學進行的「香港殘疾人士體育發展顧問研究」,原來殘疾運動員沒有全職制度,他們需要工作維持家庭或自己的生活,同時亦欠缺系統性的退役計劃,即使個別部門為他們提供就業支援,但其作用顯然有限。
其實殘疾人士在職場上亦可以有優異表現。近年多了殘疾人士取得大學教育機會,畢業後同樣可以成為專業及管理人員。我認識一位坐輪椅、雙手活動亦有限制的殘疾人士,大學畢業後從事與資訊科技相關的工作,一做就六丶七個年頭。僱主對他的支援,最主要是容許他每日上班有一位外傭陪伴,以負責一些個人生活所需。
為協助殘疾人士,扶貧委員會剛通過於今年十月推行幾項新援助項目,當中包括一項津貼計劃,協助有工作而又領取高額傷殘津貼的殘疾人士聘請外傭,正正回應了上述殘疾人士的情況。另外,亦推行試驗計劃,提高殘疾綜援受助人的豁免計算入息上限,最高豁免金額由2,500元上升到4,000元,以支援殘疾人士因工作而產生的額外開支。
精英殘疾運動員與一般殘疾人士的能力及毅力不容置疑,令很多人驚歎,但社會人士及僱主仍然存有不少疑慮或偏見,令殘疾人士的失業率比其他人以少高兩倍。
一些先進國家,以至內地省巿早已實行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度,要求企業聘請某個百分比的殘疾員工,當局亦會提供配套措施及稅務優惠等,鼓勵企業提高聘請比例。香港應該認真考慮採納這種就業支援制度,不單能讓殘疾人士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所長,自力更生,亦可協助他們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