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經濟學人》智庫(EIU)發表了民主指數2020,當中最受關注的是香港從第二類別的「有瑕疵民主」降級至第三的「混合政權」,正式脫離民主之列——民主在香港向來是「神女有心,襄王無夢」,得出這結果可謂「求仁得仁」。
有人會認為這指數肯定是偏頗,才給香港低分,但事實上又不然,因為就連美國也只屬「有瑕疵民主」,法國和葡萄牙也由於得分低於8分而從最高級的「完全民主」降至「有瑕疵民主」,可見報告也頗為中肯。
今年報告最大的亮點是「亞洲和澳洲地區」有3個地方晉身為「完全民主」,包括日本、韓國和台灣,當中台灣更由去年第31位躍升至第11位,被譽為亞洲民主的燈塔,可見民主已非西方專美,中華民族亦能夠適應民主。然而,在「南亞和東南亞地區」的民主倒退則顯示出民主發展很受地域和社會條件影響。
以上周發生政變的緬甸為例,很多人以為昂山素姬上台便可鞏固緬甸的民主化成果,因為軍方「沒理由」會感到不放心——根據緬甸憲法,軍方負責所有安全部門,以及任命國防部長、其他幾位部長和四分之一的議員,這使軍方對所有憲法修改都具有否決權。而昂山執政亦有助安撫群眾和西方國家,同時保留軍方對所有重要決策的控制權,何樂而不為?
但偏偏威權政權就連如此安全,也感到不放心和不爽——緬甸如是,泰國和巴基斯坦也如是,只是緬甸做得露骨了些。事實上,昂山素姬的情況有點像香港特首,既要討好選民,亦需軍方支持,本身就是一份「衰工」,而且威權政權又只是偶而想裝裝民主,這樣的民主不夭折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