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2-10 10:00:00

為何西貢海水較鹹? 做天然鹽場有可能!

分享:
為何西貢海水較鹹? 做天然鹽場有可能!

為何西貢海水較鹹? 做天然鹽場有可能!

大家曾試過到海灘暢泳玩水,不小心吞下一點海水,總會嚐過其鹹度,不禁大呼「好鹹呀」!原來不同海域的海水,鹽度都有所不同,而且在細小的香港水域,都可以出現這種差距,位於香港東部的西貢海域,海水味道都會更鹹。難道該區海岸受到保護令海水更清澈,大家才嚐到真正的海水味道?非也!

簡單來說,港水域分為三個海區,分别是西部海區、東部海區和中部海區。香港東部海區包括吐露港、西貢海、大鵬灣一帶,這裏缺乏如珠江口般的大型河口,海洋環境直接受到西太平洋的影響,令到香港東部的海水並未被河水沖淡;相反,西部后海灣一帶的海水會被珠江口的河水沖淡,鹽度偏低。

雖然海水無法直接飲用,但總有其可用之處。除了進行海水化淡外,在西貢一帶開辦天然鹽場又是否可行?

根據《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補充讀物提供的資料,香港憑藉得天獨厚的海洋環境,在古時已孕育許多天然鹽場,鹽業更有超過2000多年的歷史,最著名的就有「鹽田梓」。此地正正位於西貢,外海屬於東部水域,從它的名宇就不由得聯想到這裏有用作產鹽的鹽田。鹽田梓曾被稱為香港五大鹽田之一,早在300年前,這裏就有村民開墾鹽田製鹽,製鹽業一度興盛。

adblk6
鹽田梓昔日是產鹽地,島上村民以曬鹽為生。(圖片來源: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鹽田梓昔日是產鹽地,島上村民以曬鹽為生。(圖片來源: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香港產鹽 點止西貢獨有

據考古發現,現存香港鹽灶遺蹟多出自南朝至唐代,廣泛分布於陸地和島嶼,包括大嶼山、南丫島、屯門一帶,所以並非西貢獨有。有文獻記載,本地鹽業生產及銷售始自兩宋時期。清初,政府頒布遷海法令,全縣內鹽田陸續被撤廢,令鹽業日漸式微,許多地方已改為魚塘、農田或建屋。

造鹽從來都是看天做人的行業,蓄水池的海水鹽份要達到一定濃度,曬鹽需時,而且不能下雨,還需要充足陽光、符合濕度及風速。(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造鹽從來都是看天做人的行業,蓄水池的海水鹽份要達到一定濃度,曬鹽需時,而且不能下雨,還需要充足陽光、符合濕度及風速。(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假日樂遊 現有僅存鹽田

本來村民外遷、變成一片荒涼之地的鹽田梓,在大約20多年前,一班熱心的原住民後代推動復興社區,重建鹽田梓,成為香港碩果僅存仍然運作的鹽田。現在鹽田梓裏設立了鹽光保育中心,令市民認識本土製鹽業,現在更成為市民假日好去處。筆者曾經參觀過鹽田梓,推薦必去打卡景點是1890年落成、羅馬式建築物的聖若瑟小堂。此外,大家可以瀏覽鹽光保育中心網站,了解最新舉辦的活動,梗有一項啱晒你!

鹽田梓村除了歷史價值的鹽田外,還有鹽田梓文物陳列室(澄波學校)和聖若瑟小堂兩大景點。(圖片來源: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鹽田梓村除了歷史價值的鹽田外,還有鹽田梓文物陳列室(澄波學校)和聖若瑟小堂兩大景點。(圖片來源: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推薦好書 發掘更多香港自然奧秘

除了認識香港海域的鹽度,你會否知道,香港也會有泉水和地下熱水嗎?

原來香港都有那麼豐富的自然奧秘!由團結香港基金轄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編著、中國文化研究院協力,改編自《香港志‧自然》的《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一套五冊補充讀物,讓你深入認識香港的自然界變遷。

《美麗香港——自然之旅》一套五冊補充讀物經已出版(圖片來源:香港地方志中心)

《美麗香港——自然之旅》一套五冊補充讀物經已出版(圖片來源:香港地方志中心)

《美麗香港 —— 自然之旅》 分別有《我的家原來是這裏 —— 香港的地理面貌》、《你可能不知道的寶庫 —— 香港的自然資源》、《他牠它和諧共處 —— 香港的動植物》、《人與環境的互動 —— 社會變化在香港》及《合作創造共贏 —— 環保在香港》。以生動有趣的資訊,介紹了香港的動植物概況、香港濕地保護、香港地理面貌及氣象科普知識。

筆者亦推薦你瀏覽香港地方志中心網站,免費閱讀自然保育、郊野玩樂專題文章及《香港志‧自然》電子書。無論你是喜愛遊山玩水的「Z世代」,還是鍾情深入研究香港歷史的你,一定要萬勿錯過!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