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讀小學時,每逢考試後的幾天,老師都會讓同學帶玩具回學校玩。一次,一位男同學好奇借女同學的洋娃娃看,立即引得哄堂大笑,笑他「玩女仔玩具」、「乸型」,令他尷尬得急忙把玩具塞回女同學手中……
成年人很喜歡分「男仔玩具」和「女仔玩具」:跑車、機械人等就是男仔玩具;洋娃娃、煮飯仔等就是女仔玩具。當然,玩具其中一個功用是讓小孩子模仿大人的行為,但硬性規限男孩玩具和女孩玩具,則有可能窒礙他們的潛能以及想像力。
舉例說,男孩子長大後可以成為大廚、化妝師、髮型師、時裝設計師等,那麼煮飯仔、扮靚洋娃娃等玩具,其實有助刺激發展這些方面的觸覺。
另一方面,醫生、警察等工作也不是男性專利,為甚麼角色扮演遊戲卻總要引導男孩扮演醫生、警察,而女孩子總要扮演護士、音樂老師呢?現實社會中從事這些工作都有男有女,但我們卻在孩子年紀小小的時候作出規限性引導,那豈不是局限了他們的發展空間?
多角度思考擴闊想像空間
當然,小孩子接觸的不止是父母,也有其他大人和小朋友,勉強鼓勵他們玩主流價值觀認為是異性的玩具,可能令他們尷尬。我的做法是:在帶女兒到玩具店時,我會駐足觀賞跑車、機械人玩具,然後問女兒:「這些玩具是怎樣玩的呢?」引起她們留意不同的玩具,進而刺激她們從不同角度思考、擴闊想像空間。至於她們有興趣與否,並不是重點,重點是讓她們腦海中出現更多不同的可能。
玩具只是一件物件,把它們分成男的女的,只是我們的信念和價值取向。打破玩具選擇的偏執,已經是拓闊小孩子未來發展空間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