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能上的競爭是國際競爭的主要模式
美國與一些西方國家,批評中國產能過剩,不斷把廉價的產品向外傾銷,導致其他國家的製造業被擠壓得難有生存空間。他們要求中國自我抑制,避免壟斷市場,否則他們將聯手對付中國,手法包括增徵關稅,不再讓中國接觸西方的先進科技,以及限制國民使用中國的領先產品。
這樣的指控全無道理。歷史上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從來都是生產能力上的競爭。英國能夠成為「日不落國」,殖民地遍布全世界,就是因為英國發明了蒸汽機,紡織機,及學會了煉鋼。如是令製造出來的產品性價比勝過其他國家的產品,世人紛紛轉購英國產品,其他國家的製造業自然飽受壓力。英國何嘗有在那個年代自我抑制?
現實是英國不但沒有自我抑制,還出動炮艦,以武力威逼其他市場。英國稱鴉片戰爭為商貿戰爭,除了不想沾上販毒的罵名外,更是因為維持商貿自由,對英國擁有的強大產能至為重要。
美國當年鼓吹全球化,以自由競爭的方式進行國際合作,何嘗不是因為自己在產能上有絕對領先的地位。現在,美國的領先地位已被中國超越,就不想再進行自由競爭,改行小院高牆式的保護主義。中國當然不會甘願配合,進行自我抑制。
美國與西方國家大可推行高關稅與限制進出口;但中國仍會進一步改善產品質素,降低生產成本,盡可能佔據更多的市場。美國的可口可樂、波音飛機、通用電氣、福特汽車、美孚石油、IBM電腦,在全盛時期何嘗不是以佔據全世界市場為目標?即使到了今天,蘋果手機與Tesla電動車,亦仍在努力擴充產能。他們可有幻想過,可以叫競爭對手進行自我抑制?
因此,中國也不可能放棄本國利益,在產能發展上進行自我抑制。這對社會的發展與人類的進步全無好處。中國進步得快,就會刺激其他國家努力追趕,你爭我奪,人類的潛能才會得到充分發揮。正如諾基亞一度在全球領先才導致蘋果手機如此出類拔萃。
再者,世界十分公平,領先者就得披荊斬棘去開闢新路,後隨者就有人頂風,並有路可跟隨,可享受後發的紅利。江山代有才人出,世界自會輪流轉;但沒有一個國家會自動放棄競爭,退出歷史舞台。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沉淪了一百多年,人民吃盡苦頭,受盡屈辱,現在否極泰來,踏入一個新的上升周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勢不可擋。美國要阻止中國崛起,必須透過科技創新與產能飛躍,來實際超越中國,單靠閉關自守,高關稅與禁運等人人都會做的雕蟲小技,是不可能超越中國的。
貿易戰只打了一個月,美國已處處感到不自如。最近,特朗普的口風已轉軟,相信正在找一個暫且休戰的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