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出席大埔區《國安.家好》同樂日
自從當了區議員後,由於地區工作太過忙碌,已經沒有時間做青年人就業講座的分享嘉賓;難得上周末的大清早有一個空檔,便應好友邀請,到中文大學向一群修讀社會服務管理碩士課程的同學,分享一下事業策劃和發展的個人愚見。講了約一小時,我又馬上趕去大埔超級城,出席「大埔區《國安.家好》同樂日2025」,並在現場觀看大埔區中、小學組,國家安全常識問答比賽決賽。誠然,國家安全教育應從小時候開始,不過,近日因中美貿易戰,使筆者聯想到在作出重要商業決策時,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考量也非常重要。香港各所大學都有不同的必修課程,談及國家安全,但在商學課程上,尚有很大的改進空間。一直以來,香港商學教育的「洋味」甚重!無論是課程設計、課本、案例、師資等,大部分都是來自美國。無可否認,美國在商業教育上處於領先地位,但回歸祖國多年,現在是時候培育商業人才,從中國本位去思考。自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已累積大量且豐富的材料,可寫成真實案例讓學生討論。研究重構課程體系,宜包括,1.國家安全法模塊化教學;在商法課程中嵌入國安法專題,分析數據跨境流動、關鍵技術出口等案例;開發「國際制裁與企業合規」微專業,整合反洗錢、出口管制等實務內容。2.數字主權與經濟安全課程;開設數字經濟安全課程,涵蓋5G供應鏈、AI倫理、數字貨幣監管;建立「數字絲綢之路」案例庫,解釋華為海外合規等典型實例。3.區域價值鏈重構模擬;引入產業鏈韌性評估工具(如Altasia模型);開發中美技術脫鈎情景下的商業決策沙盤推演。4.以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價值觀,重塑商業道德倫理。 作者現/曾任香港四所大學的校董,被譽為「職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