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颱風襲港的周末,我到了戲院欣賞《打死不離三父女(Dangal)》。一直以來對印度的電影甚有印象,導演們既能拍出令人賞心悅目的小品,當中也不乏發人深省的佳作。入場前已知多個影評對《打》片給予極高評價,甚至說是「零負評」的作品。事實上,電影亦深入淺出地導演了印度社會的各種潛規則,賺人熱淚(現場的確有不少觀眾在落淚)同時也能引起大眾共鳴。
社會從來也存在種種潛規則,男女間的不平等、世俗奇異的目光,要逐一打破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在男尊女卑的印度,先不論男主角何以有這魄力,不顧世俗眼光、懶理村里和家庭的壓力,逐步把女兒訓練成才,兩個女兒成長的經歷足以讓人反省。在那個國度,女兒生下來便沒有地位,十來歲便被盲婚啞嫁,儘管天資聰敏也難以得到一般男孩的對待,坦白說我也不明白男主角為何願意摒棄自己傳統的觀念,但他的做法的確令人敬佩。
電影也導出了社會制度的腐敗。官員尸位素餐,無疑阻礙了整體發展,但可悲的是此等作風經久不衰,即使是國家體育學院的教練,為求自保更多方玩弄陰招,受害的當然是體育制度、運動員本身。當然,要打破官場潛規則可能更難,因為要破的是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然而不破舊便難以立新。
導演在短短兩個多小時把社會的潛規則一一呈現觀眾眼前,而最令我感動的是描寫男主角一家的親情。在傳統印度社會,父親是一家之主,有「無上」的地位,但男主角充當女兒們的教練,一副嚴師模樣令人生畏,但嚴苛背後卻是淚水與痛心交煎。他最緊張的不是自己的名聲,而是女兒可否成才,他願意放棄一切,只為培育女兒,那份無私看似平常,不過在印度卻是稀有動物。
不同形式的潛規則並非印度獨有,在我們生活的地方也存在,如果能夠擇善有為,某些潛規則不是牢不可破,但要是矯枉過正便易於適得其反,不是所有潛規則都有害於社會,一些既有潛規則也為社會帶來既有秩序,我們要懂得分辨過來才能跟社會一起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