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發展 唯快不破
隨著全球科技的飛速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面臨著轉型的巨大挑戰和機遇。上周到了深圳參觀,之後留意到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巡視河套園區,不禁反思香港發展科技的步速,能否跟上全球的競爭形勢。
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速度是成功的關鍵。夏寶龍的訪問提醒我們,香港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以便在全球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打造生態環境和產業鏈能快一日就快一日。搞創科需要迅速實施政策,鼓勵企業和研究機構加大研發投入,縮短從理念到實踐的時間。政府應該建立靈活的政策環境,簡化申請程序,讓創新者能夠快速進入市場,從而贏得競爭優勢。
上周,我在深圳參觀了一些科技企業,深刻體會到深圳在創新方面的迅捷。參觀中的一款會議軟件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聲紋辨識,能在100人中追蹤主講者和屏蔽雜音,並即時翻譯成中英文,這樣的應用雖然不算複雜,卻充分展現了深圳企業在技術整合和實用性方面的能力。20年前的深圳科技水平尚落後於香港,如今已大大超前,深圳速度的形成值得特區政府借鑑。
同一道理,當美國以實施晶片限制卡壓中國新產業發展,內地民企已另闢磎徑,以更高效益的開源演算法突破限制,其創新的速度,體會了以快打慢、唯快不破的驚人效果。
要提速提效,關鍵之一是全社會的參與,正如智能芯片以多點同步演算加快推理,廣泛投入集思廣益,是打造精益求精的基礎。科技創新不應僅僅是少數精英或學術界的事情,而是需要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香港長期以來以金融和地產為主導,這使得許多人對科技創新缺乏認識和興趣。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針對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移風易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當應鼓勵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參與科技創新,形成跨界合作。無論是商業、藝術還是社會服務,科技都可以提升其效率和影響力。只有當全社會都認識到科技的價值,積極參與其中,才能真正實現香港的科技轉型。
香港在科技發展上的落後,部分緣於過去忽略社會層面的宣傳和教育,訂出的目標不夠遠大,囿於「科技創新是精英或學術界的事」這個過時觀念。推廣科技知識和培養創新思維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能提升公眾的科技素養,還能激發各界人士的興趣與參與。唯有透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香港才能在科技創新之路上取得突破,維持國際競爭力。內地的成功經驗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未來的科技之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