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5-09-17 06:00:00

繳費處有個施羅孚

分享:

華洋共處的香港地無奇不有,為何政府部門的繳費處,中文叫繳費處,英文叫施羅孚──SHROFF?九七後的一代不知並不奇怪,因為九七後的香港政府被鬥爭的意識型態侵蝕,滿腦子都是國教、國歌、跟紅頂白,對於英殖時代留下精髓毫無興趣,說推廣就更是難上加難。原來施羅孚──SHROFF除了是繳費處外,更是一個種族來港的故事。

大家或許對巴斯人很陌生,巴斯人最初與英國人一同做生意,並且均是以販賣鴉片致富的。他們是英國人的最佳貿易伙伴,亦是印度各族群中最親英的,與英國人儼如兄弟一般。香港早年有不少巴斯商人,香港第一次賣地,由4名巴斯商人投得地皮。1860年,當時在73個西方商人中有17個巴斯人,可見他們的影響力很大。

adblk6

這批旅居香港的巴斯人,很早以前在今日的伊朗一帶活動,後來回教進佔當地以後,被迫遷至印度孟買。他們是天生的商人,很懂得經商,他們在英國最初與中國進行貿易時,一同來到華南地區活動。巴斯人有自己獨特的信仰,與印度教及回教不同,他們篤信名為祆教又稱拜火教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行事很神秘,相傳印度總壇一個已燒上千年的不滅的聖火,一般人不可以入教,只有父承子繼,母承子繼已經不容許,所以拜火教徒人數愈來愈少,行事就更加神秘。

香港人稱高利貸為大耳窿也是與巴斯人有關,巴斯人相信,耳朵是智慧的中心,聰明人必定有大耳朵,沉重的耳環,會把耳朵垂往下拉,使它變得更長,相對愈長的人也變得更睿智。更由於他們有天賦的營商智慧,因此積累很多財富,有些巴斯人昔日從事高利放貸,而巴斯人都戴上大耳環,重重的垂下來,耳窿愈墮愈大。於是,便被稱為大耳窿。久而久之,所有從事高利貸者,不論國籍都稱為大耳窿。亦有一說放貸的巴斯人會將銀幣放在耳朵中,令人產生大耳窿的假象,放高利貸的就稱為大耳窿。

adblk7

巴斯人與英國人關係密切,從香港的巴斯人墳場便是在香港墳場(亦稱為紅毛墳場,安葬在此的大都與殖民政府或軍部有關)的毗鄰,可見英殖時期的香港政府,如何重視巴斯人。甚至從開埠初年已將法庭追求罰款的工作,外判給一批做匯兌生意的巴斯人,做匯兌生意的巴斯人大部分都姓施羅孚──SHROFF,所以久而久之,香港的繳費處就稱為SHROFF。

英國人嚴肅、重視制度、不妄為,但英國人也重人性、重視人的貢獻,與現在只有黨性不重人性的政府,誰才是進步?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