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文提議,中國可以用「順著幹」的方式來應對美國的貿易戰。美國不想看到中美貿易失衡,美方不斷出現貿易赤字,那中國就按照可買到多少美國產品來決定賣多少貨給美國吧。這樣,美國才會真正體會到,美國的問題是自己生產不足,即使轉為購買其他國家的產品,亦一樣會有貿赤,而且買到的產品性價比差過中國產品。中國的產品質素好,價錢平,不賣給美國,可賣去其他國家。中國遲早可以獲得補償,受損的是美國消費者。中國如果主動限制產品輸美,會被視作一種對美國不友好的行為,如今是應美國要求,協助美國減少貿赤,可謂出師有名。
此外,中國還可以借美國埋怨中國貨以平價作傾銷,乘機「順著幹」,讓美國人再也沒有機會買到中國的平價貨。這時,美國人就會明白,能買到中國的平價貨是好事,不應埋怨。中國的做法可以是:選擇性地向輸美的中國產品徵收出口稅,讓美國人嘗嘗要買貴價貨的滋味。
據一些在內地設廠的朋友告訴我,美國的入口商在一開始接到他們報價的時候,大都覺得價錢很便宜,拿到美國賣應該有錢賺。很多時,當他們覺得生意已談得十拿九穩的時候,中途就殺出個程咬金,生意被一個報價更低的內地廠家搶去。由此可見,現時中國出口美國產品的價錢,根本未有食盡美國消費者的負擔能力,只是內地製造業競爭劇烈,才將價錢愈爭愈低。
本來,中國的製造業市場競爭激烈,有助於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營運效益,讓美國人撿到便宜也沒有所謂,但現在美國竟埋怨中國貨賣得平,真是沒有道理。世上哪有買家嫌賣家訂價平的道理?那就應該讓美國得償所願,以後再也買不到中國的平貨,方法就是向美國的出口貨品徵收一定的出口稅。
為了維持中美貿易平衡,中國必須減少對美國的出口。出口的量少了,價格就有提升的空間。因為供應少了,商品就有條件選擇性地賣給收入較高的那批消費者。然而,對內地的廠商而言,由於出口美國的機會少了,他們亦可能競爭得更加激烈,更低價錢的訂單也願意接。為了調節好兩者之間的矛盾,中國的海關就可以從中徵收出口稅。在美國市場吃香的產品可以徵多一點,中國想扶持的產業可以徵少一點。
中國如果真的這樣做,美國一定會大吵大鬧,說中國干預市場,但這場貿易戰是誰挑起的呢?是誰首先利用關稅作工具,去干預市場的呢?還不是美國自己!中國只是「順著」美國的要求,削弱中國產品在美國的傾銷能力罷了。如果美國覺得這樣不好,就應該撤銷貿易戰期間新增的關稅,讓中美貿易可以恢復到貿易戰之前的情況。但如果美國不願意的話,那就只能你加你的入口稅,我加我的出口稅,看誰的經濟更有自我調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