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9-10 06:00:00

與民共議?

分享:

去年林鄭在競選特首期間,曾跟我到黃大仙巡區,參觀她有份協助才得以成事的啟德河工程項目,以及跟街坊見面,聽聽民意。當時,她也有跟傳媒說,有關工程是她出任發展局局長時和區議會經過「與民共議」後,實施的工程,更強調有效施政需貼近民心,官員要時常「落區」,多聽民間意見……

事隔不足兩年,所謂的「與民共議」,換來幾個大字:只聞樓梯響!或許,這不是特首的問題,而是官員的問題,不過問責官員的問題,特首能否獨善其身嗎?


大磡村的發展規劃,已是一個經過廣泛諮詢,經過十多個部門一起商量,經過很多的爭取和讓步,集房屋,文化,經濟於一身的項目。更重要的,這是一個在與民共議後,經黃大仙區議會各黨派都支持的項目。敢問政府一句,今天政府拋出任何一個項目,有信心得到各黨派支持嗎?政府官員心中有數。


可惜,這個當年經上屆政府支持的項目,得到各黨派支持的項目,換了今天的官員,卻得個拖字,互相「交波」。流水的官,並不等如沒有責任執行上任的決定。局與局,部與部左推右推,到底由誰手負責?由哪個部門接手?情況令人嘆息。

adblk6


我喜歡林鄭特首當日的connect,但很明顯這個曾高高舉起了的希望,今天被輕輕地放下了。甚至乎,我跟民間團體的成員,都感覺今屆政府跟地區的connect,還給上屆政府比下去。無論是官員直接跟民間的溝通,抑或跟熟悉地區人士的間接溝通,都明顯做得不好不足。


我跟團隊都是做了地區民間工作數十年,分辨到政府和官員是「真做事」或「真做戲」。當一個討論多時的項目,得到社區各黨派廣泛支持仍停滯不前,我認為屬後者居多……既然如此,那政府和官員,就請別介意日後要多聽一點猛烈的批評,又或者在「拉票」時要出多點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