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攝節目,需要訪問面對人生痛苦失敗,諸如破產離婚的人士,因為節目播出已經接近凌晨,而節目一向走輕鬆路線,所以一開始也是以朋友閒聊的方式切入,沒想到卻有工作人員勸喻我收起笑容,要我一本正經訪問,結果整個錄影過程以至節目播出都沉悶得很,所有人籠罩在低氣壓環境中,節奏緩慢,毫無火花,別說看的人,就連問的以至被問的,都忍不住打呵欠………
到後來錄影完畢,跟被訪者聊開了,對方原來根本就並非如此煞有介事,也不是真的有那麼多忌諱不能問不能談,只是因為看到我們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氣氛凝重僵局,才不敢多言,每句話也是半句起一句止,最後讓樂於分享自己,如此有故事的被訪者就此糟蹋,無法把他寶貴的人生經驗跟大家分享………
又不是《星期二檔案》或者《鏗鏘集》,一個讓觀眾睡前看的清談節目,最重要就是像朋友般自由輕鬆暢所欲言,你的煞有介事與正襟危坐,都會影響被訪者,讓對方不敢表達,更何況觀眾辛苦工作一整天,睡前就是希望可以輕輕鬆鬆,你如此一本正經,沉重得可怕,節奏慢過敲缽誦經破地獄,誰還能熬得下去?
一直覺得,愈是沉重的題材,不管是寫作也好,拍成電影或者電視劇也好,都應該以相反手法面對處理,君不見一直以來古今中外為人稱道的得獎作品以至經典情節,明明生老病死這些沉重素材,他們不會用最老正方法處理,或者大灑狗血,而是淡然處之,舉重若輕,卻更具感染力………
訪談亦然,你愈是看似輕鬆平常去談,才能讓觀眾覺得沒甚麼大不了,寬容輕鬆不代表嬉皮笑臉,更不代表不敬,為甚麼大家就那麼害怕那麼忌諱,大家都老正就跟著老正,不敢做更適合更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