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意義——第十一回)青年 (1981年至1985年)
1981年大專畢業後,幸運地能考獲銀行的 Management Trainees Program,與我同一屆的Management Trainees總共有19位,他們分別畢業於美國、加拿大及香港的大學和大專院校。經過三、四年努力,我們同一屆 Trainees都大部分能夠升做Assistant Managers 。當時我在信貸風險部門工作,幸運地遇到我人生中一位重要的啓蒙導師——Kenneth Yu。
這位恩師,因為他思路清晰,信貸及風險邏輯分析出眾,每當業務發展部的經理們對貸款個案有異議時,他每次都能以理服人,令同事們對他非常敬重及欽佩,所以他的同事、朋友及死黨都尊稱他做Yu Sir 。
在八十年代初,中國政府鐵定於1997年收回香港,即時激起大部分中青知識之士移民外國,Yu Sir 也在1985年中移民到美國。由於他聰明絕頂,所以很快就考獲美國的會計、保險、公司秘書的牌照,從而成立了自己的會計師行,一直至最近數年、才交棒給承傳者,是一位百中無一的移民到美國後能繼續用「腦力」+「努力」而成功建立自己會計師事業的中國人。
當時這位恩師教導我不要在年輕時虛耗光陰,相反要努力扎實基礎,因為「機會只是留給有準備好的人」!在他的鼓勵下,我於1984年報讀理工大專的 Banking Studies (Associate of Institute of Bankers) 夜校兼讀課程;當時理工校舍不敷應用,所以課程要借用灣仔鄧肇堅中學作校舍;我每星期返三晚學,每晚由7時至9時半,由於家住長沙灣,所以下課後回到家裡,差不多11點才吃晚飯。
每逢星期六、日,我就會「隱瞞」我小時候的朋友,往大哥、二哥位於上水彩園邨的家裡溫習讀書,很多時候,當我的朋友找我出去打桌球、踢波或開 party時,我都將他們的約會安排在我温習完之後,而往往是在星期日下午5時才開始活動。
經過兩年的努力,雖然每星期都做苦行僧,但最終都獲得良好的回報;除了能以優異成績畢業外,所有學到有關銀行、法律、會計和進出口貿易、宏觀經濟知識等……都能在日後應用於銀行的工作上。(待續)
筆者從事國際金融銀行業務卅多年,現職大學客座副教授和國際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