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日報》1925年創刊,1995年結業,六、七十年代是香港三大報之一(另外兩份是《工商日報》和《星島日報》)。《華僑日報》以前的救童助學基金幫助了不少香港青少年。朋友之中,很多人六十年代都去過該報領取助學金,每月十元八塊對赤貧家庭來說已是很好的幫補。
上了年紀的香港人,提起《華僑日報》,多會想到該報救童助學的功德。另外,荷李活道上的《華僑日報》因為夠古舊,成為中西電影取景勝地,也值得在此替該報寫幾筆。
如花尋找十二少的報館
梅艷芳、張國榮主演的《胭脂扣》有幾個鏡頭,就是在《華僑日報》實景拍攝。話說張國榮飾演的南北行太子爺「十二少」,深深愛上梅艷芳飾演的塘西妓女「如花」,但十二少家人反對,如花和十二少最後食鴉片殉情,如花一命嗚呼,十二少卻死唔去。如花在陰間等極都等不到情郎,唯有返回陽間尋人,豈料她在陰間那短暫的日子卻是人間五十三年,她盲樁樁找到《華僑日報》,得到萬梓良飾演的《華僑日報》營業部職員協助,在《華僑日報》刊登尋人啟事尋找十二少。拍攝場地是《華僑日報》的營業部,八十年代的《華僑》就是那麼古舊,與戲中的氣氛非常合襯,布景都可以慳番。
西片《蘇絲黄》曾來此取景
早於1960年,《華僑日報》已被西方電影借用作外景場地。《蘇絲黄的世界》這齣經典西片,威廉荷頓飾演的畫家與關南施扮演的「灣仔蘇絲黃」,戲中他們所住的愛巢木屋,就是在《華僑》的天台搭建。根據《華僑》1960年1月25日報道,《蘇絲黃》在荷李活道文武廟拍外景的時候,導演發現旁邊《華僑日報》大廈天台可堪利用,因為該處三邊給舊樓包圍,前面清楚面對海港,是理想的場景,接洽之後獲《華僑》答允借用。他們在木屋旁邊的空地搭了籬笆,種上花草,還養了一隻白燕,這就成為男女主角廝磨的小天地。《華僑》報道:他們一連幾天拍了很多鏡頭,「哀怨纏綿」,難以盡錄。
原址已拆成住宅
岑氏家族1992年把《華僑日報》賣給英文《南華早報》後,原址已拆卸重建為多層住宅大廈。荷李活道上少了一個古董地標,梅艷芳若然「再訪」《華僑》,恐怕亦會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