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邨於60年代落成,是香港著名公共屋邨之一,其中一大特點是無敵海景,讓不少人為之嚮往,但其建築及規劃的過程,卻有不少值得細味的故事。
當年華富邨的總設計師廖本懷博士回想起第一次去到華富邨地盤,當時雖然很荒蕪又四野無人,但他十分喜歡︰「因為那時是冬天,去到那裡背山面海,陽光普照,就想起一個雕刻的做法,同時希望盡量保留這山上美好的形象。」
華富邨是首個以市鎮概念興建的屋邨,廖本懷憶述當年設計時,考慮到這塊地將塑造成一個給五萬多人居住的環境,要思慮周全︰「當時構思不是一個屋邨,而是類似小市鎮的一個概念,五萬人住的地方需要甚麼呢?小孩需要學校,所以我堅持華富邨一定要有小學和中學,讓居民入住時小孩有讀書的地方;一定要有幼稚園,並盡量把幼稚園設置在樓下,方便年紀小的小孩不需要過馬路可以讀書。」
除了學校,其他日常生活也需要照顧得到,例如是街市、銀行、雜貨舖、茶室等。同時亦有很多新嘗試︰「至少都要有一個圖書館,所以華富邨後來亦設立了香港第二個公共圖書館。我們亦首次嘗試在公共屋邨裡面設置停車場,以及興建了華康老人宿舍。」
為了讓環境與建築融合,廖本懷指華富邨有特別的設計︰「華富邨地盤前面是向海的,住在這個『曲尺』(樓宇的設計),望出去都是海景,我的設計是盡量讓更多人可以享有南中國海的海景,望出去亦能看見南丫島或其他離島的景色,當然有些是望向山。我也盡量令屋與屋之間有些空間,當時有則師建議把山剷掉,但我想盡量保留它,第一因為想省錢,第二是想保留這地方,在華富邨未發展時的特色,就是山後面又有一個山,所以我特別設計了「雙塔式」(大廈),「雙塔式」是高低相嵌,就像補牙一樣,不用剷平它。」
設計雖然周詳,但屋邨初入伙時遇到一些意料不及的情況。下次詳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