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大學進修需要長途跋涉於沙田或是中環轉車,傳統印象如深水埗一帶嘅基層社區,點會有間高尚學府,仲要係專讀藝術……
1942年,只有兩個法院負責審理全九龍犯罪案件,其一座位於上海街,已於1957年拆卸,另一座則位於加士居道,至今日仍保留嘅南九龍裁判法院。至於1960年落成位於深水埗大埔道嘅北九龍裁判法院,當時其中一個功能就係為分流「南九」日益繁重嘅案件審理;「北九」曾經係全港最繁忙嘅亦係首個設有交通法庭嘅法院。
「北九」法院曾經擁有十個法庭,早期多處理如交通違例、無牌小販及一般少年罪行案件;亦因為難民潮爆發,需要向當時非法偷渡人士審批香港居留權;後期香港尤其旺角深水埗一帶一樓一鳳問題嚴重,法院同時審理大量色情及賣淫案件。而2003年,為審理一代賊王季炳雄案件,法院更一度荷槍實彈作森嚴戒備。
繩之於法至動之以情
舊時出入法院,不免係嫖賭毒暴,自2005年「北九」法院功能正式功成身退。自此富有殖民時代色彩而運作嘅法院亦成為歷史,物業亦即時由政府接收管理。兩年後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法院經過兩年翻新活化工程,脫胎換骨成為香港創意藝術搖籃基地,正係由1978年,在喬治亞州成立嘅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avannah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主理。
學生除來自香港更包括法國日本等世界各地,味道由昔日嫖賭毒暴變身為藝文學養,專修藝術攝影設計。由覊留室到各大小法庭,改建並提供廣告、時裝、室內及平面設計課程,並設媒體、攝影及動畫學位等等。樓高七層嘅「北九」由Palmer and Turner Architects 設計,採用新古典主義為籃本,以平衡比例配合對稱結構,大樓正面從簷篷設計由上而下,均以恍似欄柵長條型窄長窗戶為主,以花崗岩石磚作為結構主物料;最大特色是法院正門左右兩組結合成六角形嘅樓梯,除細緻門框,石柱及意大利式樓梯亦刻有雕飾。加上希臘圖案及金屬欄杆,使法院新古典風格獨特,因為法院形象莊嚴,整體設計絕不拖泥帶水,外牆亦只以灰色配藍塗漆修飾,是香港僅存嘅西方新古典主義建築物。能改建為SCAD美國私立大學之分校,毫無違和。
一手原創至二次創作
忘掉「正形」追憶「大一」,香港也曾有過設計藝術黃金年代。反之今日港人二次創作出神入化,甚至嘗試跨媒體嘅平台整合,呢份香港味道又能否配合薩凡納藝術大學,名師出高手下重現小島嘅原始創作。藝術可以表達美善,令人懂得欣賞生命;罪惡卻滋生恐懼,令社會失去信任。今日社會欠缺的,正是原創藝術與品格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