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的般哥展覽館,一直以來的展覽都頗具國際特色。前幾年的達芬奇手稿和模型展,看過後至今印象猶深。這一次的《琥珀:波羅的海黃金》文物與藝術品展覽,又是一場令人大開眼界的文化盛宴。
琥珀是松樹類植物的樹脂化石,形成年代有千萬年之久。全球的主要產地是波羅的海沿岸,這次展覽的主要藏品也來自拉脫維亞。在中國琥珀產量不多,自古被認為是老虎死後魂魄潛藏地下所形成,因此而名之。對中國人來說最熟悉的琥珀藝術品是不透明的蜜蠟。
展覽開首展示的是原始的琥珀原石,內藏不同的小昆蟲和動物。那是千萬年以上的動物標本,《侏羅紀公園》故事的起源就是科學家從琥珀裏的蚊子身體提取它吸食的恐龍血液,還原其DNA來克隆恐龍。
因為琥珀晶瑩透徹硬度低容易雕刻,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是人類喜愛的藝術品加工材料。第二部分展示的是古代手串、項鏈和飾牌等常見的器物。遼代契丹人從絲綢之路引入琥珀,以精湛工藝製成珠寶、佛器、雕飾掛件等,是難得一見的文物精品。
在神聖羅馬帝國統治時期,波羅的海一帶都是其統治地域。琥珀是帝國控制的珍貴資源,還專門成立作坊來製造精美的宗教器物。十六世紀新教盛行後,大量精美的琥珀世俗藝術品出現;只容許小料和次料製成天主教的玫瑰念珠和花冠念珠。
展覽的最後是兩件當代藝術品:以各種琥珀和金箔和聚合物組成的中世紀式樣的頭盔;和以琥珀、瓷器、金屬和紙等不同材料做出來的「花開枝頭」。新與舊形式的結合是別有一番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