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4-10 17:00:00

虛擬銀行的風險

分享:

今年3月,金管局終於發出三個虛擬銀行牌照,象徵香港的新型銀行時代掀開新的一章,銀行業務將由傳統實體店演變為虛擬服務,不設實體分行,租金及人手成本大降;消費者得以使用更方便、更快捷、全天候的銀行服務。

世界各地的虛擬銀行業務不斷快速增長,例如英國的虛擬銀行Monzo,成立僅四年,用戶人數已高達173萬。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約一半客戶是30歲以下、75%不過40歲;顯示虛擬銀行業務切合年輕社群。現在大多數八十後九十後都「機不離手」,以網上平台為主的虛擬銀行自然較易打入這個市場,成為未來的一大趨勢。

據知今次獲發牌的機構,不只有傳統銀行,亦包括科技、零售及電訊業,令人不禁猜想香港的虛擬銀行未來可能出現的面貌。然而,虛擬銀行並非十全十美,在方便快捷之餘也有風險:

釣魚網站──由於牌照不是直接發予傳統銀行,市民可能因為認識不深而誤墮不法分子寄出的釣魚電郵。金管局應多加宣傳,教育市民分辨真假。

設備──虛擬銀行固然需要電腦或智能手機才能使用到,但不排除有市民沒有這些設備,那虛擬銀行的便捷他們便享用不到。另外,可能有長者對於使用虛擬銀行會感到困難或不安,這也提高了不法之徒的行騙風險。

adblk5

不能清楚認識客戶──傳統銀行業為了防止洗黑錢等等情況,會有一個「認識你的客戶」原則。虛擬銀行與客戶的相對距離會比傳統銀行「遠」,可能會影響到這個原則的實行。

虛擬銀行無疑是銀行業在時代巨輪下的必經之路,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將來的發展。

 

作者簡介:

崔添偉(Timary Chui),新民黨青委會副主席(傳訊)。資訊科技從業員,愛鑽研技術也愛參與不同活動,曾任少年警訊深資領袖委員會主席。熱愛重型音樂,一名七線結他佬,以樂與怒麻醉人生。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