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六發生了一宗倫常命案,一名母親涉嫌勒斃其智障兒子。據了解,死者剛年滿21歲,不合乎入住院舍資格,故需搬回家中。其母親疑不堪壓力,釀成是次慘劇。社區內不知隱藏了多少這一類計時炸彈,隨時一發不可收拾。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視照顧子女為一輩子的責任,難以割捨。假如要照顧身體或智力出現問題的子女,更是百上加斤,面對的心理壓力絕不容忽視。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日漸成長且變得獨立,可以照顧自己和他人。然而,智障人士家長面對的,卻是不會長大的孩子。即使他們學懂照顧自己,能力始終遜於他人,在汰弱留強的社會,往往變得勢孤力弱。這些父母一方面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卻擔心若自己比孩子先走一步,孩子該怎麼辦?
雖然政府為智障人士設立多項社區支援服務,包括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住宿暫顧服務等,但大部分服務名額有限,加上地區資源分布不均,輪候宿位時間極長,令照顧者年中無休,長期受壓。當子女經歷階段性轉變時,父母的壓力指數亦會進一步上升。制訂長期支援政策固然重要,政府亦應盡快推出措施以解燃眉之急。有社福界人士建議提供「喘息服務」(Respite care),向照顧者提供津貼,聘請其他人短暫照顧家人,令照顧者得享片刻喘息的機會。
社會對於弱勢社群的關顧及支援嚴重不足,除要增加對殘疾及長期病患者的實際資源外,政府亦應加強教育,讓社會人士明白如何與他們相處,建立傷健共融的氛圍,幫助他們投入社區。照顧者的身心需要亦不可忽視,同樣亟待社會協助,讓他們覺得不是孤軍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