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5-04-24 23:04:29

貿易戰沒有贏家

分享:

美國總統特朗普稱2025年4月2日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皆因他於當日宣布向全球所有貿易伙伴單方面開徵「對等關稅」,以震驚經濟學者的計算公式,基本上向所有與美國有貿易的國家開徵基準10%對等關稅,部分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稅率更高達36%以至47%,並且陸續、隨意增減。「對等關稅」的覆蓋範圍由加拿大、歐盟等美國的傳統盟友,至澳洲僅得企鵝群居住的無人島,均無一倖免。

接下來,全球經濟市場陷入混亂。道指於一星期內先後創下單日最大升幅及跌幅之一,數千點波幅上落,令一眾股民及退休基金膽戰心驚。環球貿易伙伴在進退之間作艱難選擇,有些國家如越南率先「議和」,表示將不作反抗,尋求與美達成協議,那邊廂,歐盟及加拿大則選擇與美拉扯,一方面提出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另一方面則擺出準備談判的姿態。

但要數最為火花四濺的交鋒,莫過於中美於「對等關稅」上的來往。在美國單方面對中國設34%的對等關稅後,中方隨即反制,向美方貿易產品加徵同等的34% 關稅。此後,美方指責中方導致關稅戰升級,並再向中方增50%關稅……截至4月17日,美方向中方所設的關稅總量已達245%,而在中方的強硬反擊下,所有原產地為美國的進口商品關稅亦達125%。就現實層面而言,美方輸華的產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就此,商務部直言,美方再有任何關稅增設,亦只是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

adblk6

觀乎特朗普一直以來對中國市場的態度,可歸納出兩點「對等關稅」背後的理由:一是特朗普認為,一眾美國的貿易伙伴「只會對美國輸出產品,而不購買美國自家出產的貨物」。特朗普及其幕僚多次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對美國進行產品傾銷,「美國公路上常見平治汽車,卻從來不見福特汽車在德國路上行走」,對於貿易伙伴在購買美國產品「不給力」,是特朗普對有關經濟體的一大抱怨;其二,特朗普認為在全球化浪潮下,發展中國家「偷走」美國勞動階層的工作機會。美國副總統萬斯更口出狂言,指目前美國在全球化經濟下的角色就是「向中國『鄉巴佬』(peasant)借錢,來購買中國『鄉巴佬』製造的商品」。

問題是,上述兩個構成特朗普政府「對等關稅政策」的基礎,某程度上是美國企業及自由市場的推動及發展所造成。在全球化的資本市場下,發達國家會「輸出通脹」:當本地社會的勞動及生產成本隨社會發展水平上升時,為了讓本地市場的整體物價能維持在相對可負擔的水平,企業一方面將生產條件及元素(如物料採購、土地成本)的效益比最大化,另一方面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紅利及發展水平差異,將人力成本大大壓縮。

其實過去10年間,環球市場不論在產品質素或價格方面已漸趨一體化。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市場下作為生產者,發達國家作為主要消費者,乃是經濟市場的自然規律,而貿易順逆差只顯示經濟體與經濟體之間的部分經濟活動交往。

adblk7

明顯地,美國將因為關稅政策引發高通脹等問題,企業和消費者將承擔更高成本,經濟競爭力將下降。同時,美國可能面臨滯脹風險,股市恐慌指數(VIX)充分反映市場的憂慮。摩根大通直言,美國在關稅政策下未來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已達60%。

目前看來,特朗普似乎不願讓步,網民戲稱他尤如「恐怖情人」那樣等待中方的電話,美國設下的畸型關稅稅率,看來仍會維持一段時間。中國可以通過提升國內消費需求來彌補出口市場的損失。事實上,中央政府已將刺激內需視為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及穩定中國經濟的重要手段。透過推動消費升級和擴大國內市場,中國能夠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同時增強經濟韌性。另一方面, DeepSeek的「爆紅」亦顯示出,即使美國試圖通過技術封鎖打擊中國,中國也能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來維持其產業競爭力。長遠而言,這種「去美化」的策略將使中國產業發展更加獨立。

adblk8

「對等關稅」自推出以來,不但沒有解決特朗普聲稱會處理好的貿易問題,反而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美元體系及美國債券陷入前所未見的信心危機。過往以規則為基礎(Rule based)的全球化交易體系,看來已一去不復返。貿易戰沒有贏家,保護主義沒有出路,美國與其執着推行「對等關稅」,不如在兩國關係上回到「對等態度」,以尊重及和平的方式,解決分歧,以創共贏局面。

余衍仰 HY

新民黨青年委員會副主席(發展與選舉),於投資銀行工作,熱衷探討國際時事,上下求索,虛心學習,與青年同輩一起共同成長。很喜歡一句話:「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adblk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