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復常後,天氣不似預期,復甦也不似預期。經濟不景加上政府「明朗」的巨額財赤,以往的小確幸變成「小」日子,使香港整體氣氛低落。最令人氣憤的是,不少離港KOL如獲至寶,不時冷嘲熱諷多踩一腳,惟恐天下不亂,來反證自己離港的「英明」決定。
可幸的是香港民意研究所去年底發表的年終調查中指出,受訪者對香港過去一年發展的滿意度,整體評價持續有改善,為2018年12月新高,相信是對現屆政府工作一種認同。但專業人士於下半年超越學生成為最不滿群組,政府應該有所警惕。畢竟全球也面臨人才短缺,而這群組正正是最吃香、最有競爭力的一群。現在移民風潮未過,加上網民對嗜血言論深切關注的花生文化,都容易使人動搖。若再有專業中產流失,對香港長遠競爭力勢必大打折扣。(但我們不能亦不應因此禁止網民不違法的言論自由)
要留住人才和吸引專才,在香港生活開心與否才是重點。不知是否KPI文化副作用,各部門各自為政陋習似乎愈趨嚴重,筆者不是鼓吹有法不依但若干情況也需由執法者按情況彈性處理。但從檢控違例泊車、行人不依燈號橫過馬路、夜繽紛所帶來噪音等小事所見,政府各部門暫時未有如過往般保持彈性。在經濟備受壓力下,政府一方面催谷盛事經濟,但一方面其他執法部門繼續大力掃蕩,「做靚自己盤數」,試問市民在此艱難情況又應如何面對。
在背靠內地面向世界的使命下,思考如何讓香港建立獨特品牌並真真正正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才是香港最大的挑戰。在反對派不再阻礙議會,新一屆區議會也順利就任,整個由愛國者治港組成的全新治理架構已完成最後一塊拼圖。這將是建制派和特區政府發揮作用,證明自己的好機會,以良政善治—吸引離港的人回歸、讓留港的人增加幸福感,同時為國家發展提供積極和獨特的作用。願香港人發揮堅毅精神,由治及興的道路需要大家一齊建設,希望透過新專欄和各讀者一齊關心香港,一起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