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稅全球化 香港挑戰大
特朗普把四月二日視作美國的「解放日」。因為從這個日子開始,美國就不再受全球貿易自由化的概念束縛,可以把美國的利益放在優先的地位,以徵高關稅的手段,打擊貿易對手;只有這樣,本土製造業才有發展的機會,美國才會再次偉大起來。
姑勿論特朗普這套構思是否可以達到預期中的效果,他絕不是「講下就算數」,而是打算具體去執行的。當貴為美國總統的他決心要這樣做的時候,高關稅很快就會全球化,全球有貿易的國家和地區都無可避免會受到影響。香港作為一個轉口貿易港,其所受到的衝擊,將會極之嚴重。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香港在第一輪貿易戰中所受的打擊不算太大,因為當時我們還可以把相當一部分輸美的產品轉為輸往歐盟與東盟地區。不過,現在這些國家自己的輸美產品亦受到高關稅阻滯,不得不更多地依靠本國的內需與區內同盟國的內循環,對香港出口的商品(主要都是轉口中國製造的產品)需求肯定會減少。
香港輸往東盟國家的商品近年增長得很快,當中只有一部分是東盟國家自己的需要,更多的是經香港轉口的貨品,實質上是來自中國的半製成品。東盟國家把這些半製成品組裝完成後,最終的目的地仍是輸去美國。
現時,美國對這些間接賣中國產品的東盟國家亦一律徵收高關稅,稅率與收中國的不相伯仲。這漏洞一旦被堵塞,香港的轉口功能將會失去作用。
從以上分析來看,香港以後想再依賴對歐盟與東盟的出口增長,去填補對美國的出口減少,將很難行得通。相反,美國對這些地區的高關稅,將令香港沒法再像之前那樣,繞道這些國家把中國的產品輸往美國。其中對東盟的出口將是重災區,因為這些國家實力與美國相距很遠,最終將被迫向美國讓步,承諾不再為中國的產品加工,令香港的轉口生意比之前更加難做。
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的貿易總額無可避免會出現急挫,迫使香港商品不得不去開闢新市場;中東的要試,拉丁美洲的亦不可放棄,連非洲的也得要考慮。誰不知道美國的市場好做,問題是特朗普決心已定,不弄到頭破血流,他是不會承認失敗的。
由於特朗普的高關稅是全球性,全球貿易成本都會增加,全球的經濟增長都會因而受阻滯,人們消費能力下降的機率一定高過上升。香港要在這種大環境下去開拓新市場,一定會困難重重。
從另一角度看,這對香港將是一件好事。香港的新一代,在已相對富裕的環境下出生成長,沒有嘗過苦日子,潛力未有受過考驗。相信今次他們很快亦要「馬死落地行」了。這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利多於弊,因為只有少數人的潛力是在追求理想時發揮出來的;於大多數人而言,需要一個惡劣的環境,借助天賜的求生意志,才能把內在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