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份對傳真社來說是一個特別日子,由創辦人吳曉東先生2015年中成功眾籌足夠開業資金,經歷數個月的招聘及籌備過程,3年前的3月1日來自不同機構的記者正式聚首,傳真社投入運作。
3年來是一個奇妙旅程,一個沒有財團背景、沒有既定立場、只做調查報道的新聞機構,應該如何運作沒有先例可循,惟有一直摸著石頭過河,經過跌跌碰碰,在新聞室運作、機構定位,以及營運模式等方面,都逐漸找到方向。過程中縱然要忍痛規模縮減,但總算實現當初不用依賴廣告收入自負盈虧的目標,讓傳真社可以緊握初衷繼續成長,期待下一個3年的發展。
傳真社目前推出調查報道分別會經3個途徑向傳媒及大眾發布。傳媒方面有通訊社的既定新聞發布做法,暫時行之有效;至於面向大眾方面,記者會先在網站更新,然後透過社交網絡平台向公眾發布,此外亦會向支持者發放新聞通訊(Newsletter)。
不過正如其他依賴社交網絡平台對外營運的機構或商戶一樣,傳真社同樣面對社交網絡平台演算法不停改變,以至觸及率大幅下滑的情況,即是當傳真社將最新的調查報道在專頁更新時,即使CLS(「LIKE」、「COMMENT」、「SHARE」)比率十分高,社交平台將報道向外派出的數字仍錄得大幅下滑,換言之能夠接觸到有關新聞的人數會減少。
基於審慎理財原則,傳真社使用的設備一直以能應付最基本運作為標準,網站只需要滿足作為發布新聞平台一個要求。但隨著社交網絡平台的問題每況愈下,我們去年中開始著手研究推出新網頁,在經歷一波財政危機後,新網頁將於今個月推出,希望能為讀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而兼容數據分析等功能的網頁,亦有助傳真社計劃更長遠的發展。
有支持者曾經向傳真社建議仿傚其他新聞媒體設立的手機應用程式,當我們推出新報道便可以透過提示功能讓大眾知道。以傳真社不定時推出報道的運作模式,提示功能的確為公眾帶來方便,但開發應用程式時間較長,費用亦較高,暫時未必是一個適合的選擇。
剛才提到的新聞通訊,是每當傳真社發布新報道會透過電郵通知訂戶及支持者,電郵內容與網站無異,但就作為一個提示通知訂戶有新的報道,讓讀者可以率先接收有關資訊,而這個亦是與讀者及支持者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