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2-20 06:00:00

退休的幸福

分享:

與好友聚會,大家忙著講述自己最新消息之餘,也沒有忘記問問Uncle、Aunty的近況、身體好嗎?這時我的朋友皺著眉頭說:「非常擔心爹哋,他剛剛全面退休,現在一整天坐在家裡,甚麼都沒有興趣做。」原來Uncle覺得不用上班後,生活變得沒有意義,他跟家人說,他的生命由這一刻開始便完結了。難怪我的朋友會為此憂心忡忡。


這時,一起吃飯的兩位男性朋友,一位是六十年代出生,另一位是80後,都表示驚訝,不明Uncle為甚麼會這樣想。他們異口同聲說,希望明天便可退休,因有很多東西等著他們做——打波、旅遊、探親,他們最雀躍的是可以有更多時間投放到自己的興趣上,如音樂、攝影、藝術、參加冒險活動等。現在反而覺得離開可退休的時間太遙遠了!


事實上,忙碌的工作生活的確令很多事情都很難做成。簡單如相約十位八位朋友一起吃飯,都可能要花上兩、三個月才可夾到一個大家都可以的日子。屆時也有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當中有幾位朋友臨時爽約,甚至因大多數朋友不能出席而告吹。難度更高的是組織三、五知己一起出外旅遊。退休後,時間鬆動了,與朋友聚會相信也會容易一些。


其實,我們是否一定要年屆退休年齡才可退休呢?當然不是,關鍵是財政狀況是否容許,以及自己心理上有否作好了退休的準備。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類需求有5個主要階層,由低至高包括生存、安全、歸屬感與愛、自尊,以及自我實現等需求。

adblk6


我們大半生處於第一至第四個階層。返工除了搵食外,亦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夠得到肯定。長時間工作,見同事多過見屋企人,由不相識變成朋友,互相幫忙、鼓勵,當然也避免不到一些是是非非,無論如何,工作地方很快便會成為我們重要的社交圈子。工作一段長時間後退休,很容易感到迷惘、失去安全感和歸屬感。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這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焦點要轉移到自我實現階層,沒準備好或未想通時便會引出「存在的焦慮」,所以Uncle退休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生命是一個持續的旅程,我們不應只將注意力放在目前,應不時為未來作好計劃,豐富自己每一階段的生活,並期待退休的幸福。

周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