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9-02-13 18:07:00

逝去的海皮

分享:
昔日的海皮佈滿倉庫、碼頭、運貨工人,處處皆是市井生活的掙扎和活力。

昔日的海皮佈滿倉庫、碼頭、運貨工人,處處皆是市井生活的掙扎和活力。

新星光大道設計盡顯心思,面向維港的座椅之後會長出攀藤植物,為遊人遮蔭。

新星光大道設計盡顯心思,面向維港的座椅之後會長出攀藤植物,為遊人遮蔭。

過去一週,我一直被一詞困擾。

 

年初二,我到快餐店搭枱食早餐,坐對面的男士跟兒子說晚上會帶他到海皮睇煙花。

 

小孩聞字色變,問他爸海皮為何物。

 

原來,海皮已皺,詞已out!

 

到底我們的海皮是怎樣來,怎樣去的?

 

戰後的海皮多與交通、貨運、工業有關,予人墟冚、嘈吵、污糟邋遢的感覺。
堅尼地城海旁至上環三角碼頭(即今港澳碼頭以西的轉彎位)曾是全港糖、米、油、鹽、醬、醋、茶的集散地。倉庫、碼頭、潮州苦力遍佈岸邊。

西環那邊,雞鴨欄、屠房、英泥廠、垃圾焚化爐、殮房樣樣俱存。那些日常生活中污穢的東西,大家想遠離,但又不可缺少,於是通通推到城市的邊陲。

對面海的九龍半島沿岸有大角咀的船廠、油麻地避風塘和多個小輪碼頭。輪船汽笛聲和巴士總站人車喧鬧聲此起彼落。 據「香港記憶」口述歷史資料庫中一位張先生的憶述,昔日佐敦道碼頭有三個污水排放口,其中在排便污水渠,可見糞便和廁紙湧出,但不少行人仍光顧該處的泥鯭粥,在濃烈臭味下享用美食。

八十年代,市區的海皮隨香港經濟發展去工業化,如告士打道以北的新填海區將灣仔發展成中環以外第二個商業中心,而尖沙咀海旁由九廣鐵路、貨倉及碼頭所組成的基建地帶則搖身一變為集消費、文娛、旅遊和商業的地標。

最近尖沙咀星光大道經三年多翻新工程後重開,加強了香港電影主題,而新的海濱長廊比舊的user-friendly和吸引,不論用料、美學、空間運用等多方面都投放了大量心機。負責新星光大道項目的新世界發展近年力推Artisanal Movement品牌,看來今次企業的第三代掌舵人鄭志剛真的兌現了其所標榜的工匠精神。

二十一世紀的香港海皮可能較以往美觀、乾淨企理,同時也多了刻意塑造、管理、甚至是限制。「海皮」是口語,正正反映昔日維港兩岸市井生活的掙扎、投機、亂中有序等特色。今天,大家則會到康文署轄下的「海濱公園」跑步、放狗、拍拖,不再繃緊。

香港的海皮不斷演變,惟政府於2003/04年規劃好,會貫通港島東西的海濱長廊仍未落成。近日,政府更刊憲將150米長、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中環海濱長廊劃作軍事用途,供駐港解放軍使用。當年說好了中環填海後會「還港於民」,結果都係得個「吉」,這一段新的海皮,也就此無聲消逝。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