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m Shui Po is the new Brooklyn」; 香港最新「文青」地段的Sound Bite,尤其自去年反送中運動,到今年武漢肺炎(編按:即新冠肺炎)肆虐,百業蕭條下深水埗竟然由幾間Café,在不足一年間搖身一變成Café集中地,更有選物店、黑膠唱片店、紋身店等進駐,簡直就是反高潮!可是,深水埗真的能夠媲美布魯克林嗎?
說起上來,「落深水埗」曾經是自己每天的例行公事,但凡修讀過Fashion Design或從事相關行業都會有共鳴。那時我們稱深水埗為SSP,大南街、楓樹街、基隆街都留下不少腳毛,由於找布料是身水身汗的,就算是「讀Fashion」自我感覺再良好,亦不會太過刻意打扮。但如今再落SSP,那些所謂的「文青」定必悉心Dress Up,一副副最文青的MASUNAGA或EYEVAN 7285眼鏡,一對對New Balance M992或1300JP波鞋,情況就如早幾年大家會因為余文樂效應,去觀塘華嫂冰室要著adidas YEEZY或NMD等最潮波鞋一樣,就是得個殼的盲目跟隨。
別誤會,我倒是不討厭這樣的「活化工程」,正如十多年前I.T曾經有計劃地,將中環安蘭街模仿成「港版南青山」,COMME des GARONS、ANN DEMEULEMEESTER、Maison Martin Margiela等Hi-end品牌的進駐,一夜之間香港所有「時裝精」都要去潮聖;然後就是灣仔進教圍一帶,若不是有KAPOK、五代十國(WDSG)、DELstore等選物店,亦不會成為香港初代文青小街。
但說到尾都是地段問題,深水埗是草根階層的最後一個樂園,而每個已發展城市都需要類似的小區,繁華如東京和大阪也有「老人原宿」巣鴨和「貧民窟」西成区,區內居民要的是高CP值平民娛樂,而不是數十元一杯的Latte,文青化後的深水埗被拉高的消費指數,不同的時事文章和專欄作家經已講到口臭。我就再簡單點想一眾偽文青或真文青認清現實,Brooklyn住的是「文青教主」活地亞倫,但「MK活地亞倫」卻不甘於住Sham Shui Po,這裡亦沒有「KD」杜蘭特和「Uncle Drew」K.艾榮,更沒有甚麼大橋(Brooklyn地標為布魯克林大橋)。因此,將深水埗說成是New Brooklyn實在吹大咗,頂盡就是「港版」台北赤峰街吧!
我還是比較喜歡那個只會出現時裝系學生,身水身汗找布料的SSP,而不是滿街「偽文青」的「偽布魯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