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電影《Grease》彷彿為七十年代尾的非文藝青年,定下一個籠統的名稱:「油脂飛」。
戇戇居居,玩埋一堆;癡癡呆呆,坐埋一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興趣相近,志同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五成群,冇個好人;不是街童,乃為高層。有幾高,仲使問?!
青春隨意,油脂熱潮
遠在古時,人們聚集,共同抵禦外界猛獸,亦為了獲取最大限度的食物。有智有謀,自然被擁戴為領袖,團結力量,發揮群體作用,創建美滿生活。絲絲點點計算,偏偏相差太遠,本來一切計劃完好,無奈現實偏偏夢外。每當領袖變質,官官相衛,臭味相投,相互勾結,貪贓枉法,官商鄉黑,反清復明的義勇之際,都會變成黑社會與蠱惑仔。上至社團大哥,下至街邊嘍囉。整下整下,自然出現一批所謂的邊青和飛仔。
追番歷史,回到1978年,港譯《油脂》的電影《Grease》上映,憑著其搖擺活力歌舞、琅琅上口的歌曲,被英、美等外國勢力,譽為該年其中最佳電影。這種愛情關係的複雜糾纏、青春無悔的煩惱焦慮、隨心率性的任意妄為,彷彿為當期時的非文藝青年,定下一個籠統的名稱。偶像張國榮其首張粵語專輯《情人箭》,更收錄《油脂熱潮》一曲,可惜當時不及「油脂仔」一詞咁Hit!
問題蓋過,整筆撥款
大人往往很喜歡去標籤青少年,由早年的「不良」至最近的「雙失」,他們都很喜歡以偏概全,將部分青少年的行為擴大至一整代人。五、六十年代的「死飛仔」、八十年代的「油脂仔」、再到「蒲友Wet妹」,都被歸入為「邊青」類別。不過邊緣青年並非如《Grease》的John Travolta般活力和積極,叫得邊緣,代表著具衝動叛逆和犯法傾向,善惡模糊不清,友敵益損難分,欠缺正確的價值觀及形象。愛流連公園、機舖、網吧、商場,又飲酒、食煙、溝女、塗鴉……不過在此反思一問,其實青少年是否如上述可簡單二分?
青少年問題,反映上一代的問題。「一筆過撥款」之後,有經驗具年資的社會工作者被裁,肥上瘦下,大幅削減前線社工工資,部分機構高層薪酬還勝過公務員之餘,更可獲贈數萬至十萬以上的獎金和額外津貼。當個別社福機構儲備過億,並且整個社福界已由滿足本身服務需要而變成bid funding,及報告數字的達標。社會服務變得project化分割分散,不再強調助人自助和社會公義,社會工作者亦失去了過往的尊嚴。
處理現在,正視未來
當「高登仔」已多過邊青,隱青唔出街只願伏於鍵盤。今日的青少年又需要甚麼呢?時代不斷進步,他們是否在拒絕另一種倒退的價值觀和做事的方式?強調溝通、理想和機會,仲有奉公守法。當昔日的邊青與機舖一同消失,但發覺今時今日多了一些高層的邊佬,他們不斷挑戰法律和公義手法,無奈遊走罅隙未能將其繩之於法。不斷以謊話來遮蓋謊話,以至香港秩序大亂,真係Choking the Middle Air。
經常說青少年是社會未來的主人翁,不過從近年的政策和撥款可見,相信指向並非傾向於本土。邊青消失但邊佬誕生,互勵有理想的下一代,共同攜手保持香港被侵於泥而不染。保守自己的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個心發出。
馮俊鍵~興趣多而尋究底,愛藏物並擁思人。七十後,舊情尋。電郵:[email protected]

2. 1978年的《油脂》造型,有如今日集體回憶的MK Look傳奇。

3.電影《三五成群》以「秀茂坪童黨燒屍案」作為題材,以童黨兇殘及毀屍滅跡的真實案件作為藍本改編。

4.電影最後指出學校和家長對青少年應多加關注。(但中英意思有別)